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67658027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8.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 32张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第一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前 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智慧结晶,目 录,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时期,奠基时期,定型时期,发展繁荣时期,转折和传承时期,一,二,三,四,五,六,衰落到复兴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六个阶段,一、形成约1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

2、摇篮。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二、奠基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的礼乐文明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三、定型秦汉时期,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四、发展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魏晋玄学

3、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五、转折和传承明清时期,明朝中后期兴起的以心为本的心学,突破了理学的藩篱成为文化主流,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然而,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六、衰落到复兴近代到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

4、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早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中华文化由此迈向从衰落到复兴的新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材料1】: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后来,人们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材料2】:“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管子. 牧民 【材料3】:“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5、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君道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点击添加标题,一、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夏商时期,周公提出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 而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指明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应征了民本思想。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并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

6、到了积极作用,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选自道德经 【材料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选自荀子天论,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二、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材料1】: 子曰:“为

7、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选自论语为政 【材料2】: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选自墨子尚贤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孔子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中华文化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

8、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材料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材料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选自论语子路,四、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就提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将和的思想上升到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视其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正是中华文化这种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精神内涵,使得中华文化在历史洪流中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推动中华文化不断繁荣向前,内涵一,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内涵三,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内涵四,主张和而不同,内涵二,崇尚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一、本土性,中华文化起源于两河流域地区,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二、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三、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四、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各民族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对中华民族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五、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和顽强

10、的生命力,一、本土性,二、多样性,三、包容性,四、凝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五、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点击添加标题,形成时期 奠基时期 定型时期 创新发展时期 转折和传承时期 衰落到复兴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

11、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主张和而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课堂小结,随堂小测试,1、以下哪个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 A、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B、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C、明清时期是中华文化转折和传承的时期 D、近代到现在是中华文化由衰落到复兴的时期 2、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 A、重视以人为本 B、主张和而不同 C、提倡君主专制 D、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3、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 A、包容性 B、本土性 C、连续性 D、复杂性,C,A,D,恳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