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5938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展示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基础梳理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特别提示(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

2、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特别提示(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三、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2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如右图)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受力F

3、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特别提示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则夹角越小。图文拓展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能散射一部分太阳辐射。2.室内制冷空调多布置在高处,而暖气则安装在低处的原因热空气密度小,易向上运动,促进房间内空气流通,使房

4、间气温升高。冷空气密度大,易向下流动,促使室内热空气相对向上升浮,空气的自然循环使室内温度均衡。3巴山多夜雨的原因“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名。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4.风向和风力随海拔的变化原理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小,风速增大;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如图),南半球逐渐向左偏转。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在高空与等压线平行。5狭管效应原理又称狭谷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地形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5、,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解考点)(高考经典题)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B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时节,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

6、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2019甘肃师大附中检测)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2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7、A BC D解析:第1题,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B。答案:1.C2.B(2019高考全国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

8、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35题。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4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5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

9、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4题,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5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

10、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答案:3.C4.D5.A考点二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高考经典题)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2)题。(1),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

11、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A(2)C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2辐射逆温的产生、消失过程分析(1)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

12、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2)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3逆温现象的影响分析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沙尘暴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沙尘暴航空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

13、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命题角度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BC D解析: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中,均有逆温层,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图大气垂直对流运动较强,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答案:A(2020安徽合肥二模)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

14、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23题。2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 kmB8.5 kmC12.5 km D22.5 km3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第2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千米之间,即B正确。第3题,图示a月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方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合上题分析,a月为冬季极夜期,无太阳照射,冰面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导致下部气温低于上部现象。易错警示:注意图中哈雷站位于75S,冬半年处于极夜期,无太阳照射。此时冰面无太阳辐射带来热量,且冰面通过向大气释放热量,导致近地面不断降温。答案:2.B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