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5811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山市高中2021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文化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的一次自新,中国社会的转型于此开始。学界普遍认为,它的发生,乃是明

2、代以来的西学渐进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已经在内忧外患里形成了变革的潮流,寻求新的精神坐标纠缠了几代人。这是阵痛里的选择,也是生命裂变的一次涅磐,历史给了中国人一次重新选择自我的机会,而诸多思想者的登台,恰是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清末民初的报刊十分活跃,报刊的言论催促了时风的变化。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的回忆与总结性文字里可以看到,主要的变化如下:一是新知识的介绍,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纷纷亮相,各类思想占据一些媒体的先要部分。二是在新知识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的表述,在进化论基础上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主导一些专栏作家的思想。古老的幽闭的文化空间被撕裂了一个通口,孔学语境被一遍遍冲刷着,西方新思想有了生长的空间。三

3、是对于社会改革的诉求,人们关心政治,热衷于对时局的判断,家国的情怀和变革冲动于斯,随着那些言论空间的建立,士大夫的精神也随之易辙。人们突然意识到在古老的东方之外的另类文明有许多优长,这些潜在的意识到了晚清已经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被慢慢更色。我们看清末民初无数的新载体,其间输送的思想与艺术品,都与传统书写的文风有别,新式思想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各类媒体,讨论与辨析,争鸣与说服,形成多样的生态。到了新青年杂志的出现,新知译介力度之大,思想之鲜活,都超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诸种思潮被多角度叙述着,异于儒道释的词章一洗旧尘,旧的文明在新的现实面前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来。思想的革

4、新,在那时候破土而出。新文化涉及如此丰富的内容,但流于空泛的时候在所不免。那时候的许多思想还只能在纸上流淌,对于西学的本质的认识也未必精当。陈独秀善于考虑宏观理念,他关于孔教的批评,关于教育方针,关于法律与言论自由的观点,关于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的沉思,都涉及新的国家的走向和命脉。而一些基本言论,是与旧思想隔膜的。较之于陈独秀的激进式话语,胡适关于文学改良的看法,显得委婉、温和。他试图在一种渐进式的逻辑里更改国人的书写习惯。他的文学改良刍议认为,文学只是一个载体,而背后有许多深的意旨。文学改良和革命的口号的提出引起了新旧之争,许多人卷入到论辩之中。那些不同思路的交锋如今看来亦耐人寻味。辜鸿铭、林纾

5、等人对于白话文的质疑,都有学理的支持,而后来马一浮等对于胡适学术逻辑的微词,实则也看到了进化论中的价值观的问题。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不变中求变,而反对者则在变中保持不变,即认为中华文化有一个基本稳定的表征系统,实用主义化的过程可能导致心学的本然的流失。这种警告并非没有价值,我们看陈寅恪、熊十力关于中国文明的思考,其有意味的部分也恰是陈独秀、胡适诸人所缺失的。但辜鸿铭、林纾、梅光迪的声音在转变的时代毕竟太弱小了,旧文化如何面对今天的社会,仅仅坚守还不能解决问题。儒道释的许多遗产在现代遇到了难题,即在精神的层面不都能满足人道精神的渴念。科学与民主,系传统社会最为缺少的存在,当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平

6、等缺失的时候,一种新的文化的可能性也随之产生。(节选自孙郁总序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不同思想者百家争鸣带来了文明的演进,其中西方思想占领着主导地位。B.清末民初,新一代知识青年开始接受西方新思想,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渐渐被替代。C.胡适、陈独秀的文学观念,基本从外在的层面涉及问题,新文学究竟如何展开,还没有确定的经验。D.过去的文明因为其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抛弃,异于传统的新思想应运而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表达观点之后,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文化、政治背景,并论证了新文化诞生

7、带来的影响。B.文章第二段从报刊言论的变化论述了新的载体打造的平台为新一代知识人的登场创造了条件。C.围绕新文化运动的新旧之争,文章逐层论证了中华文化其实有着一个基本稳定的表征系统。D.文章最后指出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但表明少数的反对者并不能阻止时代发展的步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等新式思想纷纷登台亮相,形成与以往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状态。B.从新文化诞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思想在新学的冲击下渐渐泛出新绿,士大夫传统的根基开始动摇。C.在知识层面求新和制度层面求新,是新文化的诉求,这也符合传统易学“变则通,通则久”的理念。D.不同的对话和精神互动

8、,催促了现代性的生长,新思想与新观念移入国民精神之中,新文化的产生有了可能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四大机构,公布了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正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几乎同时,中国却传来了好消息。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衡南基地此前早稻测产,杂交稻突破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再次打破杂交水稻单产纪录。袁隆平院士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

9、贡献。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摘编自央视新闻网)材料二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重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此后,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从1964年到1965年,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

10、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观察试验,他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撰写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为早日攻关成功,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中国水稻育种的

11、一个重大突破,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均任中心主任。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中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大面积推广生产。1998年8月,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全国农业专家协作攻关,日夜奋战,攻克了杂交水稻科研难关,超级杂交稻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摘编自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材料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以及出国讲学等方式传授技术,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

12、,现在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非洲等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这样评价袁隆平:“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摘编自东方评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的最新调查报告来看,全球粮食危机依然严重。B.2020年11月,中国在

13、水稻研究上再次传来好消息,湖南衡南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测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再次打破水稻单产记录。C.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说明他既要让杂交水稻造福中国,还要造福世界,表现了他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情怀。D.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采用开办培训班和出国讲学等方式向外国传授技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培养人才,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两个梦想源于当年严重的天灾人祸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这让他立志培育人工杂交水稻来战胜饥饿。B.袁隆平是一个实干型的科学家,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他不仅亲自在田间地头劳作

14、实践,甚至还和助手到野外去寻找植株。C.袁隆平不仅在科研实践上硕果累累,在科研理论上也有卓越成果,他撰写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填补了我国水稻研究方面的一项空白。D.人工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包含了袁隆平在内的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心血,体现了中国人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6.你认为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具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三则材料予以概括并简述理由。(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沙棘侯发山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已经被他硬实实踩出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

15、老党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上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钁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老党心里就一沉。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呢。“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