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4980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复习学案-先秦时期的政治-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1)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2)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奴隶制生产关系(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小农经济产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民族关系上:通过争霸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3、基础。(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实质在于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政治制度: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

4、“传子”,“王位世袭”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政治制度: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

5、宋、晋等(4)影响积极: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5)瓦解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分封制的演变及影响共同体意识

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这种“大一统”的“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

7、家”与“国”紧密结合)。(4)作用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的“两个凡是”: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权,不管排行,只看嫡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

8、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2)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3)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4)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5)瓦解:

9、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原因周平王东迁后,王畿的土地日益缩小,政治、经济实力大大衰落。大国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战争消耗得筋疲力尽,这为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表现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了诸侯的附庸。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聘和述职,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至此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田氏代齐”“三

10、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初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此时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影响卿大夫专权以至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必然不能再沿袭原有的统治模式,而需要采用新的统治方式。这在客观上使国家政权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血缘关系的纽带进一步松弛,从而为战国社会政治新局面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从这种角度来看,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的政治格局,乃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经阶段素养提升素养热词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商鞅变法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于夏商,鼎盛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崩溃。历史解释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位世袭制、分封

11、制、宗法制、礼乐制四位一体,形成等级森严、家国一体、重视礼乐教化的特征。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家国情怀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巩固了早期王朝的政治统治,促进了中原文明向周边地区的扩展,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主题一 等级制度森严的分封制(一)时空观念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史料西周分封示意图解读(1)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在富庶

12、地区或战略要地大都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瘠地区往往都是异姓贵族。(2)对异姓诸侯既拉拢又防范,比如对殷商后代封国宋国的“半包围”之势。(3)通过婚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以固结权势,并维护宗族内的伦常关系。(4)当时黄河流域是政治、经济中心。|历史解释|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区域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同姓多分布于富饶之地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进一步彰显周王的最高地位,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二)唯物史观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史料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

13、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总体来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探究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提示积极作用: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融合。消极作用: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

14、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历史解释|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影响1积极方面(1)分封制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分封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加强了统治。(2)分封的过程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分封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层政治组织的统一。(3)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一方

15、面,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技工等与封地的土著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一个多元的社会,促进了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周朝的很多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被传播到各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2消极方面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对应训练1(2019届安徽马鞍山三模)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了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解析:选A西周诸侯对内保持团结,对下控制,对上承担各种义务,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