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747028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文 摘 要贾平凹的散文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向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自身天赋,融会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的成功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为新时期本色派散文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读起来耐人寻味。本文主要从贾平凹散文的思想风格,语言艺术,细节艺术和审美类型来阐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贾平凹;艺术特色;思想;语言风格 目 录引 言 1一、 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4(一) 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4(二) 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5(三)

2、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5(四) 流溢着哲理思想5二、 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7(一) 朴素中见真情7(二) 朴素中蕴哲理8(三) 朴素中含幽默9(四) 朴素中出诗画10三、 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10四、 丰富多样的审美类型11结 论 12注 释 12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蔡海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9 级 汉语言文学 0941001258583)指导教师:黄芬香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

3、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贾平凹散文取材自由,关注日常生活,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近似杂记,不同的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异彩顿生,实为创造界的奇才。他的创作内容十分丰富、广博浩瀚,包罗万象,五彩缤纷。贾平凹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向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自身天赋,融会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的成功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为新时期本色派散文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本文主要从贾平凹散文的思想风格,语言艺术,细节艺术和审美类型来阐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一、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贾平凹散文无

4、论在视角,结构,意蕴和哲理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一)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贾平凹从开始写散文起,就能从另一个视角来发觉人性中的美妙的东西,同美丽的心灵和辉煌的理想去编织出绚丽的生活花环,以丰富的内心情感轻拨着读者的心弦,使主体和客体的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月迹中这样写道:“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她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我们又抬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平凹这时期的散文显示出了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解放个性的风格,他自由自在地抒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充分表露自己的个性,情随事迁,心无旁骛,偶有感慨系之。在贾平凹散文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 1(二)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贾平凹散文里的散文数量虽多,但读后没有千篇一律的雷同感。散文篇幅虽短小,但布局非常巧妙,绝不平直

6、僵化。贾平凹说:“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却来得轻轻松松。” 这是因为贾平凹虽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文章的结构形式,但又能在不刻意中创造出严密多变的文章结构。首先,文章内部结构灵活变化。作者从一开始就着重于紧扣读者的眼球,似将读者慢慢引入一道道迂回曲折的画廊中,令人时有惊喜的发现,给人一种越读越想往下读的吸引力。如,在访兰中,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转”的铺设。先写父亲从山中挖野兰回家培栽,引来众人玩赏,父亲因此而愠怒,不再挖兰,为一伏笔;“我”感到奇怪,问个中缘故,父亲不肯说出,又添一疑;父亲带“我”去访山,“我”欲挖兰,却被父亲制止,又令人困惑。知道最后,父亲与“我”谈兰,才揭示谜团。这种层层铺设的结

7、构富有张力,时时吸引着读者深入探究。其次,文章外部结构形式多样。从文章外部看贾平凹的散文结构,可谓不同篇章的结构呈多元化状态,更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作者的散文有的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如一匹骆驼,线索明晰,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有的采用时空交错的网状结构,如关中论;有的采取欲擒故纵、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如丑石;大多记游作品则以旅游行踪变化为构架,如走三边入川小记,使得行文有条不紊,井然有致。正是由于这些多变的结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让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就像在鉴赏由不同风格式样的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处处新鲜,时时不同。(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贾平凹通过描绘秦汉文化环境中特有的生存方式和风

8、土人情,展现出来自民间的美好人情,以一种清新,淳朴的笔调营造出一个具有诗意美感的艺术世界。对他文学作品中秦地民俗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陕西人淳朴、善良、忠厚、直爽的性格,同时也蕴涵着保守、固执的性格。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无不充满着对秦地及其人民的深厚的热爱。这也正是他创作的内因和动力之一,他肯定希望把自己热爱的这块土地展示给读者和更多的人,使人们认识这个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的地区。贾平凹对民俗的浓涂重彩,是率真的,是直奔主旨的。我们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了丰富的民俗内容,各类民俗事项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这些正是秦地民俗的真实反映,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创作。后期的散文也是以此为主线,逐步走向厚

9、重,朴实,雄浑的风格,有一种对社会和自我大有意义的民族精神,如他的代表作老西安。他描写商州的那系列性的散文,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还有在米脂、走三边之类,像沈从文笔底的湘西,美得让人忘怀流连,其风物与民众,原始而淳朴,山人都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桃源诗般。连偶尔涉笔到的、掩盖不住的苦涩和灾难,都被作者填满的诗情画意抹平了。对民俗内涵的描摹与开掘是贾平凹探讨民族文化与心态、表现创作的“民族的味”的一种尝试。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有着几千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由此孕育出的民俗,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民族风俗积淀折射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与文化心态。 (四)流溢着哲理思想哲理

10、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文学作品中的哲理是作家对宇宙、社会、人生思考的结果。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体现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可以满足读者的认知欲。然而,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 ,它的哲理表达不同于哲学家抽象的理论演绎,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阐发方式。文学作品中的哲理阐发,最佳的境界是既能给人以理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趣的愉悦 ,是理与趣的完美统一。贾平凹的散文在抒写自我情性、描写社会山水之外,常常归穴为一定哲理的阐发,凝聚了他对生命、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感悟与理解,闪射出理性的光晕,同时在哲理阐发上又十分注重艺术方式,具有很高的审美趣味。首先,其哲理阐发带有强烈的自我主体色彩。贾平凹散文

11、的哲理阐发,不是搬用现成的抽象的哲学论断和政治论语,而是作家个人对于社会、人生的独到感悟和敏锐思索,因而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建国以后在相当长时期内,散文创作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创作一样,受制于政治的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散文创作缺乏个性、思维僵化。真正的哲理在文学作品中已失去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不敢或不屑于表现“自我”的主体意识,个性化创作被看作是个人主义,个人的思想只能服从于社会政治。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领军人物,也是新时期最早觉醒的一代中青年作家,敢于冲破思想的束缚,高举张扬个性的大旗,勇于开拓,力求重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反思观照人类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积极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试图确立以自我主

12、体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强调主体意识对认知客体的融合,表现出强烈的内向型、个性化特征。他的众多散文作品大都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自己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精微独特的感悟、认知,不刻意牵强,不随意拔高,并力图避免从政治层面进行定位。同样是兰草,他鄙视“供人玩赏”的盆栽兰草的“媚俗”,欣赏“不为被欣赏而生长”的野兰的“纯”,“它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并最终归结到做人的品格人“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兰草)”。这些感受,“并非现成哲学结论的形象性注脚,并非美文写成的讲义,而是出自作家的特异感受和体察生活所获得的独到见解2。”这种

13、感受融入了作家的独特的心灵体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对于他来说,一颗露珠,一粒砂石,一弯月亮,一叶兰草,一瓣落英,都可以找到一定的美学含义,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哲理诗情和哲理3。”其次,哲理与具象的完美统一。贾平凹散文的哲理阐发,并非空泛的抽象的议论,亦非简单地对生活进行图解,而是融哲理于鲜活的具象之中。因此,“它的价值重心常常不在某一结论的终点,而在于引发这一结论的艺术过程。这个艺术过程是属于作家个人的,那些极富韵致的、为阐发哲理而蓄势的闲笔,其审美价值是远远高于那些给人所共知的普遍见解做图解的散文的3。”这一特点在他的散文中尤为突出。他善于托物喻理、因事说理。他凭着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能够从

14、常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人所未发,感悟出至理妙语。写他三次去华山,都因流连沿途奇草异石而未达目的,然而作者并不感遗憾:“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还未上山就得了这许多好处,如何能享用得了?如今不去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惑力。但好花折在手里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到了,光泽就没有了。”(三游华山)这种蕴含着深刻人生体验的“哲理”是从常态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不是刻意的附会,任意的拔高,而是水到渠成的点拨。贾平凹的散文总是善于给读者铺设一条峰回路转的通天小径,你尽可观览小径两侧的奇花异草、怪石流涧,而不必急于到达峰巅。待到你山重水复之时,他轻轻

15、一点,不期然而然地出现一片柳暗花明的奇境,以精妙的譬议,打开一爿洞天,令人称奇叫绝。哲理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哲理与诗情交融,是文学艺术的至高境界,是美的极地。此外,哲理中包含禅意,贾平凹在读张爱玲一文中说:“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 ”4这话用来概括他自己的散文也是恰如其分。因此有人称他的散文为“大散文” 、 “美文” ,在一定角度来说,这“大” 、 “美”就在于他的散文“佛道气” ,特别是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禅”的精神和美质:意境淡泊深远,词句朴素古拙,富有意味,同时还充满神秘感和智慧性。他从容不迫,朴实无华的述说融贯着深情,自由自在,阐发了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佛家那种物我两忘,清静无为的禅宗意识是贾平凹散文的重要特征。如他在静虚村记中写道:“我念得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