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74364 上传时间:2017-07-04 格式:TXT 页数:11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选题:1. 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中有关系的量是:(1)比色池厚度;(2)有色络合物浓度;(3)吸收池材料;(4)入射光波长。2.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1)最大吸收峰的吸光度;(2)最大吸收峰的波长;(3)最大吸收峰处的摩尔吸光系数;(4)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及其摩尔吸光系数。3. 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因为:(1)分子的振动;(2)分子的转动;(3)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4. 紫外吸收光谱中R吸收带是下列哪一跃迁产生的?(1)n?*;(2)?*;(3)?*;(4)n?*。

2、5. 下列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长?max最长的是:(1)C2H6;(2)C2H4;(3)CH2=CH-CH=CH2;(4)CH2=CH-CH=CH-CH=CH2。6. 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CH3的n?*跃迁谱带在( )中的波长最长:(1) 水;(2)甲醇;(3)丙酮;(4)正己烷。7.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8. 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 中,用KIO4 化Mn2+为MnO4-后 光度测定。 用纯金属锰在 下作 作曲线, , 作曲线的参比 为:(1) 钴的 ;(2) 钴 KIO4的 ;(3) 锰

3、 KIO4的 ;(4) 水。9. 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 中,用KIO4 化Mn2+为MnO4-后 光度测定。这时测定 金属钴中的锰 量时,其参比 选 为:(1)KIO4 ;(2) 水;(3)EDTA水 ;(4)不 KIO4的 。10. 用异 酸- 酮光度法测定CN- 量时,测 cM浓度的 光 为T。 CN-浓度 cM变为0.5cM时,在 测量 下的 光 为:(1)T1/2;(2)T2;(3)T3;(4)T4。11. 用异 酸- 酮光度法测定CN- 量时,测 cM浓度的 光 为T。 CN-浓度 cM变为1.5cM时,在 测量 下的 光 为:(1)T1/2;(2)T2;(3)T3/2;(

4、4)T1/3。12. 下列化合物中,有n?*,?*,?*跃迁的化合物是:(1)一 甲烷;(2)丙酮;(3)甲;(4)甲醇。13. 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 最大吸收波长为305 nm,在醇中测 最大吸收波长为307 nm, 吸收是 下currency1哪一跃迁“fi的?(1)n?*;(2)?*;(3)?*;(4)n?*14. fl有 有色化合物M N。其 光 关系为lgTN-lgTM=1, 其吸光度关系AN-AM为:(1)1;(2)2;(3)-2;(4)-1。15. 在分光光度法中,用 -比定 定量分 用的入射光为:(1)”光;(2)单色光;(3)可见光;(4)紫外光。16. n?* ?*跃迁“,可

5、用吸收峰的(1)最大波长;(2) ;(3)摩尔吸光系数;(4)面 。17. 有色 , 用1cm吸收池时,其 光 为T, 用2cm吸收池, 光 为:(1)2T;(2)2lgT;(3)T1/2;(4)T2。18. 在合 -比定的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的关系是:(1) , , ;(2),不变,;(3), , ;(4) ,不变,。19. 分光光度 的测量?T=0.01, 测 光 T=70%时,其测量fi的浓度相对为:(1)2%;(2)8%;(3)6%;(4)4%。20. 波长分光光度 与单波长分光光度 的 在 :(1)光 的“;(2) 测的 数;(3)吸收池的 数;(4)使用的单色的 数。

6、外光谱 题1 1 的 CH 振动吸收为3350 cm-1, 的CD 13CH的 振动吸收峰 。2 下列 分子的 对 振动在 外光谱中是性是性的。(1) (2) (3) (4) (5) 3 用 外光谱法下列异 :(1) (2) (3) (4) (5) 4 下列 化合物 C-O 振动吸收 变化的原因。5 分化合物 的 外光谱与其分子 的关系。6 化合物分子 为C8H8O2, 下面 外光谱, 化合物为酸,甲酸甲 是酸 。7 化合物分子 为C9H12,不与生 , 外光谱 其 。8 化合物分子 为C14H10O3,m.p. 3842 .9 下数 化合物C16H18的 。10 下 化合物C4H10O的 。

7、11 化合物C8H7N的 , 点29.5。12 化合物分子 为C3H7NO, 下 。外光谱分 题 答1 :影响 外吸收峰强度的 因素: 外吸收的强度 振动能级的跃迁概 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决定。 态向第一激态跃迁的概 大,因此 吸收带一般较强。另外, 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其对 的 外吸收越强。因此,如果化学键 连接原子的电负性异越大,或分子的对性越, 振动时化学键的偶极矩变化越大,其 外吸收也越强,这就是?C=O的强度大 ?C=C的原因。一般来说,对 振动的强度大 对收 振动的强度, 振动的强度大 变 振动的强度。2 : 量子力学可,简单 原子分子的吸收 可用下 表示:(1)(2)(

8、1) 中:为波数(cm-1), 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10cm?S-1), 为化学键力常数(N?cm-1)(2) 中:M1 M2分为 原子的摩尔质量,NA为阿伏 德罗常数(6.02?1023mol-1)将(2) 代入(1) 【教材P153公 (10-6)系数为1370有】HCl键的键力常数3 :依照上题的 算公 将k9 N?cm-1,MH=1.0079,MF=18.998代入可 算 到HF的振动吸收峰 为4023cm-1。4 :2-戊酮的最强吸收带是 的 振动(?C=O),分在极性 剂95%醇 极性 剂正己烷中,其吸收带现的 在正己烷中 较高处。原因是醇中的醇羟 可与戊酮的 成分子间氢

9、键,导致 的 振动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而正己烷不能与戊酮 成分子间氢键。5 : 法为: 振动前后fi偶极矩的变化的,是具有 外性的,否为 外性的。因此具有 外性是:(b)(c)(e), 外性 (a)(d)(f)。6 :线性分子CS2,理论上 算其 本振动数为:3N54。其具 振动 如下:具有 外性的有:(b)(c)(d),其中(c)(d)振动吸收的 一 。7 : 分子 算化合物的不饱 度:其 外吸收峰分说明:3020 cm-1 ?=CH 不饱 化合物, 有 键2900cm-1 ?CH 饱 烷 1690cm-1 ?C=O 共轭的 ,占有一 不饱 度1620cm-1 ?C=C 共轭 键,占有一 不

10、饱 度紫外吸收?max104说明,此跃迁是 ?产生的。因此可能有如下 :或(1) (2)用Woodward规 算:(1):母 数 215nm (2): 母 数 215nm?-烷 取代?0 0nm ?-烷 取代?1 12nm算值 215nm 算值 227nm因此化合物为 (2)8 :在影响 团 的因素中, 取代 具有不 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效 I,fi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变了键的力常数,使 键或 团的特征 生 移。 有电负性较强的元素与 上的 原子相连时, 诱导效 ,就会生 上的电子转移:Cl 导致C=O键的力常数变大,因而使的吸收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元素的电负性越强,诱导效 越强。吸收峰向高

11、波数移动的程度越显著。 因此, 五 中CO 振动 最高的是:9 :在酸醛 酰卤 酰胺“化合物中,都有与CO相连的 孤对电子 团,它们对?C=O的影响 是通过诱导 中介这 相对的效 实现的。有电负性较强的元素与 上的 原子相连时, 静电诱导效 I,使C=O中 原子上的电子向 原子转移,导致C=O键的力常数变大, 而使C=O吸收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并 元素的电负性越强,诱导效 越强,C=O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的程度越显著。中介效 M 孤对电子 团上的孤对电子与C=O上?电子生重叠,使它们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C=O键力常数下降,使C=O的吸收 向低波数移动。对 一 团来说, 诱导效 I 中介效 M

12、时存在,振动 最后 移的方向 程度,取决 这 效的净 果。因此,不考虑其它因素 影响,在酸醛 酰卤 酰胺“化合物中,现CO 振动的大顺序为:酰卤?酸? ?醛?酰胺。10 :( ) ( ) 比较 ( ) ( ) 可,3330cm-1 1600 cm-1处的锐陡带 分 ()中的?NH ?C=O。这也可 材料在2300 cm-1 3600 cm-1处无吸收看,因为2300 cm-1 3600 cm-1处的吸收分对 CN OH。因此 () 可能为材料的 成。11 : CH面外 曲振动 900-650cm-1。现1?2 强吸收带。谱带 及数 与 的取代 有关,如下表示, 用此的吸收带可 上取代 的相对

13、。 的CH面外 曲振动(cm-1)“?CH5 氢取代(单取代) ?750(s),?700(s)4 接的氢( 取代) 770?735(s)3 接的氢(间取代) 810?750(s),710?690(s)2 接的氢(对取代) 860?800(s)上表中s代表单峰。因此:化合物A 吸收带在767 cm-1 629 cm-1处 间 化合物B 吸收带在792 cm-1处 对 化合物C 吸收带在724 cm-1处 12 : 中CH面外 曲振动吸收峰在900?600 cm-1 内的特征,C7H7Br在801 cm-1有一单吸收带,说明 为对 取代,化合物为对甲。13 : 中CH面外 曲振动吸收峰在900?6

14、00 cm-1 内的特征, 在900cm-1 690cm-1间无吸收带,说明 上有的氢都 取代了,因此化合物为 。14 :3500 cm-1 3400 cm-1 NH2 ?as?s 胺无此带3030 cm-1 =CH氢 振动2960 cm-1,2870 cm-1 CH3饱 氢?as?s1450 cm-1,1380 cm-1 CH3饱 氢?as?s1600 cm-1-1500 cm-1 振动1650 cm-1 ?C=O?750 cm-1,?700 cm-1 单取代 ?CH15 : “化合物的CH 振动在3300?2700 cm-1,不饱 ?CH 高 ,饱 ?CH 低 。通常 CH ,CH及 CH的 振动大 3000 cm-1,饱 CH 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