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743068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当代大学生的处境在这愈发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上大学似乎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赚到更多的钱,金钱似乎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如果某个大学生找到好工作,人们便会称赞“读书就是有用,工资多高呀”;如果该大学生没有找到好工作,人们就会说“书呆子,读书有什么用,自己都养不活自己”。于是,在社会关注、就业等压力的驱动下,大学生们越来越迷茫。特别是在全国各地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开出了高于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待遇,部分用人单位甚至在招聘普工时开出了让大学生想都不敢想的天价高薪。大学毕业生工资与农民工工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农民工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这种种遭遇都让大学毕业生在人才资源市

2、场的处境无比尴尬。渐渐地,大学生们愈发否定自己,质疑当初读书的目的。某大四学生跟记者坦言,“家里辛辛苦苦花费数万元上完大学,到毕业了侥幸找到一份工作,而拿的工资却比农民工的工资还矮一大截。读书如此没用,还不如当初去学一门技术。”于是,社会上关于读书无用的言论愈发不可收拾。深受这些言论的影响,再加上大学里昂贵的学费,于是,在离高考不到半个月的关键时刻,很多学生毅然挥别高考这座“独木桥”,走上社会这座大染缸。然而,那些走入认知误区的学生,显然是没有认识到上大学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上大学不如找个好工作”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很显然,要改变这样的思想,确实很不易的。在社会骄躁氛围、竞争加剧

3、等种种环境下,如何创造良好的高等教育氛围,如何在现代商业社会的浮躁中保持正确的成才观与价值观,都是现代大学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就业面临怎样的形势?高校扩招。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 2000 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 年毕业生的人数是 2000 年的 5 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年份 2000 2002 2003 2004 20

4、05 2006 2007 2008 2009大学生毕业人数(万)115 145 212 280 340 413 495 559 611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 5 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 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 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 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

5、题突出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 3000 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 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 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 2000 至 4000 元,低于月薪 2000 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

6、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教育机制的弊端。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

7、,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国家方面。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

8、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如大学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人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中的权益。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院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基层,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切实解决私营公司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到私营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

9、关正在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予以支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使他们是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教育机构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10、。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社会方面。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能力的

11、重要装备。大学生,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大学生自身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

12、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参考文献:1 刘晖,马良,张彩霞.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年2 贾利军.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3 邹云龙,曹扬.关于大学生就业“基层”路径的探讨.东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