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742226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中学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摘要】当前在学生的写作中“读者意识”缺乏,在教师的教学中“读者意识”这一理念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运用。作者、作品、读者是写作过程中任何时刻都不能忽视的三要素,作者写作的动力来源于读者及读者的信息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组织策划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自觉的“读者意识”的促动下完成写作,克服写作中出现的困难,创作出优秀作品。本文从培养与诱发“读者意识”的必要性、原则性、途径与策略等方面作些探讨。【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 读者意识人的需要是一个无限扩展的系统,是一个要求不断被满足的系统;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物质的需要,

2、精神的需要。而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阅读则是一种高级的人类精神需要。作者也好,读者也罢,作品满足了他复杂而丰富的心理交流的需要与渴求。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与对话需要的存在,好的作品才层出不穷。在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与对话过程中,除了借以传达信息的作品之外,不存在第三者。由此可见,中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运用必须兼顾作者、作品与读者三方面要素,才算完整。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头脑里就要存在一个隐在的读者,写作的过程即是作者向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与传达情感的对话过程,作者预测读者的审美水平、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预测读者的需要与期待,根据写作计划和目的来选择语义、安排结构、建构文章,从而引导读者

3、能深层次地理解与认可作者的观点并产生共鸣。读者意识,就是指作者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读者的某种反映,这种预期反应能否实现,取决于作者和读者在双向交流中是否遵循合作原则。从作家创作角度而言,“读者意识”是读者的欣赏愿望、阅读趣味和评价趋向,对写作主体表达与发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从学生作文角度来说,“读者意识”是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让其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要在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倡导“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诱发。一、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与诱发“读者意识”的必要性从写作的本质而言:写作是对话,是原我与超我的对话,生命与世界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是联系社会的纽带

4、,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但这种价值的实现只有在满足读者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作者与读者“双赢”的写作才是成功的写作。作者进行写作活动,做出的成果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手段,是作者藉以影响读者的一种信息载体。从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而言,其包括:渴求作文心理的自由,渴求作文价值的实现,渴求作文成就感的体验,渴求来自外界的反馈,渴求找到作文成功的捷径。从读者对写作的意义而言:读者是作者劳动价值的体现对象,读者的阅读反馈是衡量作者写作劳动价值量的标准。读者的阅读反应影响着作者后续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作者后续的写作行为的方向

5、和强度。读者的阅读需要、兴趣需要是作者进行用心 爱心 专心 2写作的动力之一。如贾岛题诗后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造就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而又各有所成的各种写作群体与个人。但在现实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只是一项硬性的必须按时完成的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写作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整个过程没有学生自我主体的存在,表面上是学生写作文,但实际上,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学生是在为老师写作。在一次对本校学生关于“中学生作文”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 47%学生的作文读者就只有老师一个人,批改过程直接由老师全批全改,而这竟占了

6、 86.5%,这两个数据的比例还是很令人担忧的,明显的,在教学实际行动中,教师忽视了“读者意识”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成为了作文评价的主体与主导,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被动者。没有乐趣,没有动力,对自身发展的成效又小,学生因此对写作产生害怕恐惧甚至排斥心理。这一现状的很大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偏离了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导致的。基于读者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改变现况,我们必须让学生树立自觉的读者意识,自觉地把读者意识纳入自己的写作活动中,从构思,动笔,修改直至发表,都要把读者意识考虑进去,提高作文水平。二、中学作文教学

7、中培养与诱发“读者意识”的原则(一)以人为本。写作从其创作来源看,也就是“人作”,是人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是人在写人,文章也就是人章,人在写人们自己的故事。从人出发,顾及和尊重读者的阅读心理、审美习惯和认知水平。不要讲别人已知道的东西,而是在文章中讲自己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正如古人所言“前人已所言,众人所易知,摘拾小事无关系处,此三不必做也”。采用最受欢迎和最有利于读者接受的形式进行写作,由此可增强作者写作行为的针对性。(二)坚持“读者”对象的多向性。唐人刘叉在诗作中曰“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 ,读者越多,文章的各方面的优与缺就能详尽地被发掘出来。现在,据当前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的

8、读者一般仅限于老师,或者自己身边的同学,读者范围过于狭窄,有可能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模式化,老是停留在比较幼稚的一种状态。拓展读者范围和坚持读者对象的多向性,考虑读者的情况和自己在作品中的角色定位,对象不同,自己的身份随之不同,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方式力求与之相吻合,有利于学生写作的成熟。(三)真诚面对读者。写给朋友的,随便中显出亲切与平等,写给长辈的,尊重中显出真挚与诚恳,无论如何,学生都要在亲切平等诚恳的态度中传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样读者才肯面对作者所写的作品。学生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犊子,从中还可以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态度与原则。语言只是形式,写作更重要的在于抒情表意。所以,要在和善的亲和力下增

9、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四)保持自身主体的独立性。读者是大众化的,但文章毕竟是作者个人的行为,读者看重的也正是作者独到的方面:情感,语言,思想,立意,技巧等,每个人都有一种求新的心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创新” 。有了自身主体的独立性,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用心 爱心 专心 3如果作者在写作中放弃了自身主体独立性的意识,一味地迎合、讨好读者甚至不惜为了某些读者的不良需要而违心地写作,那只能导致写作行为的异化。(五)虚实结合。写作本身包含幻想、虚构的成分,因为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所以需要用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文字是符号,情感或虚或实,虚虚实实的完美结合,既是作者写作的原因,也是读者希望在作品中得到的

10、。作品,作为一种心理意义的特殊艺术形式,阅读者可以进入并且从中得到替代性满足,从而成为对现实中无法呈现的欲望的补偿。学生写作要有“假想的读者” ,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社会活动进行写作,让写作从假模假式的训练中变成适应学习和生活需要的真实行为,从而实现虚拟性写作向实质性写作的转变。(六)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以健康向上的作品去影响读者,熏陶读者,力求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贡献给读者。从写作本质而言,写作是作者满足主观上的表达欲望的同时,在客观上必须是自己的写作有益于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有益于读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并推动社会的发展。三、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与

11、诱发“读者意识”的途径与策略(一)学习与应用认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贯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作理念。写作教学也一样,要想真正教好学生的写作,教师对学生“写作理论”的灌输是极其必要的。但据我的了解与观察,多数的学校基本不上“作文理论课” ,有的只是粗线条的点评课,有的甚至连点评课都没有,作文课就是一个题目,然后学生自由发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写作理论修养,是创造不出优秀作品的。一个优秀的作家,其理论知识是很丰富的,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系统的写作理论。学生自己如果有了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自己写作的优缺点就会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写作中就能逐渐地克服与改善,依

12、次而往,写作就不会陷于盲目状态而裹足不前,而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读者意识”的理论,教师要在作文课堂中适当地加以阐述,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知其然,进而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如笑傲江湖第六章叙说衡山派刘正风邀请江湖群豪参加他的“金盆洗手”宴会时,其中一节提及朝廷派人来祝贺并加官赐爵。群豪对此各怀其想,有的想, “他一心想做官,那是人各有志,勉强不来。反正他也没得罪我,从此武林中算没了这号人物便是。 ”有的则想, “此举实在有损衡山派的光彩,想必衡山掌门莫大先生十分恼怒,是以竟没有到来。 ”更有人想, “五岳剑派近年来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生得人钦佩,刘正风却做出这等事来。人家当面不敢说

13、什么,背后却不免齿冷。 ”也有人幸灾乐祸,寻思“说什么五岳剑派是侠义门派,一遇到升官发财,还不是眼巴巴地向官员磕头?还提什么”侠义“二字?”这里所提及的四种各异的心理,其实就是作者金庸老先生在创作时对读者在手捧小说阅读之时根据个人的经历、情感与价值观所产生的心理的推断。(二)渗透与运用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在不断地改革,试图顺应潮流,与当前时代的脚步处于同一阶梯。在过去的教材中往往把“阅读”放在重点位置,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阅读课几乎占据了语文课的全部,教材的基本框架也是以“阅读课文的内容”为线索来加以划分归纳排序,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教材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思想是建立在“文以载道”的语文教育

14、思想之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强调的是所体现课文内思想(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的分析,或者是一些好词佳句的赏析。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根本无法学到可以应用的大师们的写作技巧。其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离的,无法相互影响,因此,在很用心 爱心 专心 4大程度上,影响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虽然通过改革,现在的语文教材中作文已不再是附庸。但是受旧有的教学经验的影响,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教学改革理念。作文教学在多数学校还是处于无序的状态,没有把写作理论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把作家的写作理论与技巧传授给学生。(三)开展情景作文教学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与活动倾向,它能促

15、成写作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下完成,而不是把写作当作一件苦差事。所以在完成写作理论的教学后,可以安排情景式作文课,一改传统的单调、乏味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催生写作冲动,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状态,而不是逼迫式的。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提倡由学生自己扮演角色,并进入真实场景。平时学生的座位,都是横排纵排排列,作文课上我们可以打破原先的排列,创设开放的交流空间;为了营造氛围,教师们也可以向娱乐圈的主持人学几招有助于教学的艺术行为。此外,在教学中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文章的品评活动,使学生从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亲身体验读者对于文章的阅读感受,由此增强他们在写作中的服务读者的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四)

16、调整作文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教师除了备课以外,大量的时间都被批改作文占据着,学生交上作文后就万事大吉,其他一切事情由教师自己决定,分工很是明确,学生是造字者,老师是批条者,学生写作与老师批阅处于分离状态。冈布里奇说过“艺术家倾向于去看他所画的东西,而不是画所看见的东西。 ” “看”在某种意味中就是指画家看重的不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景物,而是自己对景物的表达与领悟程度。通过自我地不停观赏,希望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达到完美的境界。所以,作者在写作后,更应该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只有作者自己才深刻地明白写作的意图与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是其他人来修改文章,更多地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与改动。基于这一点,学生的作文,不应该仅仅是教师一个人改,而应该分发给学生,自己评论,或者多人交换修改。这里特别强调“多人修改” ,是因为一个人的意见往往不可以准确地衡量出一篇文章的优与劣。一个人,一个阅读者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比其他几部分更加地关注,并且在他的思想世界里,总是欢迎一部分,拒绝一部分,也就说,一个读者总是关注文章的某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