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7164847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线工程淇河平面管理论文一、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一等工程,倒虹为1级建筑物,对结构设计和计算要求很高,因此需要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进一步明确倒虹结构管道的应力状态,使设计和计算更为合理。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曾与原郑州工业大学合作进行了淇河倒虹吸光弹模型试验,现仅简介平面光弹模型试验。 平面光弹模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河道有水、管道无水情况进行加载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结构力学和二维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淇河倒虹工程概况:淇河倒虹吸为特大型工程,倒虹管身断面为6孔,每孔断面为6x6m2,以三孔为一联分成两联,顺水流方向每节管长为15m。管身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为C30,弹性模量为3

2、.0x107kPa,泊松比为0.167,容重为25kN/m3;地基为粘土岩,弹性模量为30000kPa,泊松比为0.3,浮容重为10kN/m3,饱和容重为20kN/m3,土的内摩擦角为200。倒虹吸管管身修建时采用先开挖,修建完成后回填土,管顶填土厚度为2.6m,考虑到倒虹结构本身为对称结构,地基比较均一,承受的荷载基本也是对称,因此取一联计算。 二、模型设计 倒虹结构管道模型采用环氧树脂材料,模型的边界条件与数学模型采用相同的边界条件,即取对称轴为边界条件按一联考虑。 1.模型比尺 平面光弹模型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模型的尺寸,主要由加力架尺寸和杠杆加力系统来决定的,经过比较,决定平面

3、光弹模型比尺为1:125.模型尺寸如图1示。 2.地基模型材料选择 对于光弹模型试验,为了保持其应力状态与原型一致,要求倒虹结构模型与地基的弹模比与原型倒虹结构与地基的弹模比一致。原型倒虹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其弹性模量E1=3.0x107kPa,地基为粘土岩,其弹性模量E2=30000kPa,则E1/E2=1000。对于平面光弹模型,试验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的,倒虹结构材料为环氧树脂,其室温弹性模量E1=3.4x106kPa,模型地基材料选用弹性橡胶,其弹性模量E2=3700kPa,则E1/E2=9191000,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3.模型的边界条件 为了充分保证地基对结构的影响,地基深度为模型高

4、度的1.5倍,左边地基长度为模型长度的1.5倍。在倒虹结构计算中取一联计算,其地基边界条件为,倒虹结构右边为对称面,地基不产生侧向位移,但可以产生垂直位移;而倒虹结构左边地基长度为1.5倍的倒虹结构长,可以认为增载引起的应力趋于0;而地基深度为1.5倍的倒虹结构高度,可以认为该处的水平变位和垂直边位均为0。为了达到上述的边界要求,在地基模型左侧和底部采用厚木板强制约束,并将地基模型的左侧与厚木板粘牢。在地基模型右侧留一小缝与固定的厚木板分开,在微小缝内铺上光滑的塑料薄膜,保证地基模型的右侧水平位移受到右边厚木板的约束,但可以产生垂直位移。如下图2示: 三、平面光弹试验 本次试验模拟河道有水、管

5、内无水工况进行加载试验。模型具体尺寸如上图示,模型用环氧树脂板在铣床上加工而成,模型厚度为8.2mm,经试验测定材料条纹值为f0=1200kPa/条,模型条纹值为f=146kPa/条mm,弹性模量E1=3.4x106kPa。地基为弹性橡胶,弹性模量E2=3700kPa。 模型承受的荷载有垂直土重、水重(不考虑自重)和左右两侧的外水压力、土压力等,均为分布荷载。为了保证模型产生足够的条纹级数供观测计算,经多次试验采用原型与模型分布力相似系数Cq=qp/qm=0.7,则作用在模型上的分布荷载为qm=qp/0.7=1.43qp,qp为作用于原型上的分布系数,经换算模型顶部和两侧所承受的分布力qm列于

6、下表1中。 表1 qp(kPa) Cq qm(kPa) 垂直水重、土重 q上 338 0.7 237 右侧外 水压、土压 Q右上 162 0.7 114 Q右下 202 0.7 142 Q右 182 0.7 128 左侧外 水压、土压 Q左上 180 0.7 126 Q左下 237 0.7 166 Q左 209 0.7 146 模型垂直荷载是通过光弹仪加力架的杠杆加力系统实现的;左右两侧的外水压力、土压力则是通过拉压传感器和应力测力仪来实现的,整个加力系统如下图3示。 模型等色线图如图4所示。 将测得的每三个边界应力值和相应的分布荷载值输入计算机,按GKLJ程序计算矩形框架各杆件的内力和地基反

7、力,并将此次试验结果与平面有限元计算结果、结构力学计算结果、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列于下表2,进行对比分析。 表2 N kN Q kN M kNm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左上梁 左端 -830 -798 -698 -567 474 437 686 362 357 292 791 151 跨中 -830 -798 -698 -815 17 -18 -40 8 -320 -291 -396 -110 右端 -830 -798 -630 -630 -336 -410 -712 -302 373 205 864 86 中上梁 左端 -849 -840 -617 -627 368

8、331 693 327 328 121 877 50 跨中 -849 -840 -617 -821 37 40 -20 19 -242 -218 -392 -195 右端 -849 -840 -617 -616 -394 -419 -705 -333 449 349 881 190 右上梁 左端 -826 -796 -636 -615 500 451 709 256 351 277 844 68 跨中 -826 -796 -636 -786 -30 -6 10 -10 -356 -349 -399 -176 右端 -826 -796 -636 -540 -462 -442 -710 -320

9、386 227 860 164 左边柱 上端 -1079 -950 -783 -516 -415 -454 -684 -367 -398 -239 -791 -146 跨中 -1079 -950 -783 -768 -67 -10 10 -5 -307 296 396 209 下端 -1079 -950 -783 -579 480 488 859 297 -307 -209 -1032 -123 左中柱 上端 -1406 -1301 -1500 -1011 80 61 26 16 170 82 99 -12 跨中 -1406 -1301 -1500 -1378 80 55 26 2 -19 3

10、 27 8 下端 -1406 -1301 -1500 -1070 80 57 26 7 -105 -80 -69 -3 右中柱 上端 -1407 -1385 -1417 -1016 48 24 16 59 119 15 45 -40 跨中 -1407 -1385 -1417 -1384 48 20 16 9 -28 -28 -40 -6 下端 -1407 -1385 -1417 -1086 48 30 16 53 -151 -57 -129 3 右边柱 上端 -796 -857 -705 -508 438 397 637 377 336 254 765 174 跨中 -796 -857 -705 -782 24 -30 10 11 -220 -165 -257 -186 下端 -796 -857 -705 -635 -416 -456 -732 -329 175 339 732 74 左下梁 左端 -864 -1115 -859 -831 -453 -446 -817 -397 -384 -332 -8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