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7075223 上传时间:2021-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3高考系列高中地理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3地球上的水03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2009年高考题】(2009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2)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3)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答案】(1)C (2)D (3)C 【解析】(1)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12月逐

2、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月呈下降趋势。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2)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3)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

3、选甄别出正确选项。(2009江苏卷)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答案】(1)A (2)C (3)A

4、 【解析】(1)a是废水进入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的环节,因此a环节表示的是“污水处理”;b是废水集中收集的环节,因此b是“污水收集”。(2)城市硬化比率高,因此区内地下水储量很难增加,而区内水体蒸发量和降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因此A、B两项不可取。(3)城市系统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弱,所以水体富营养化后应当针对水体的稀释作用来解决。(2009上海卷)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1)(4)题。(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的作

5、用。(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海区。(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答案】(1)南高暖增温增湿 (2)南(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欧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

6、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处。【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形成、分布和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原理的理解程度。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图中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说明弯曲部分的水温偏高,有暖流流经,它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的流动方向同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它可能出现在南半球的海区。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区夏季时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沿岸有涌升流现象,主要是受离岸风的影响,因此盛行离岸风的处会有涌升流。寒暖流的划分,是按相对温度而非绝对温度进行的,因此暖流的温度比它流经的地区水温高,

7、但并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寒流一般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暖流一般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此外,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2009北京卷)读表1,回答第3题。该海域沿岸( )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解析】主要考了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表格的信息可知沿岸的温度较低,应该沿岸有寒流经过,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C。(2009全国卷)读三角贸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

8、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速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

9、、暖流)。(11分)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9分)【答案】(1)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2)特征:到达里斯本为7月(8月或7-8月),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成因:受北移副额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和气候分布的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1)由图可知,三段航程海域主要为北大西洋,出程海域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中程为南赤道暖流,回程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这几股洋流刚合围呈顺时针方向规律。(2)由材料一可知,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

10、,经半年后回到里斯本,时间大约为7月,夏季,里斯本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2009广东卷)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答案】B 【解析】河流在入海口附近,河面变宽,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易堆积,再加上海水对河水的顶托作用,因而流速更缓,常在河流入海口形成“水下沙坝”。(2009广东卷)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C.湖泊水 D

11、.高山冰川融水【答案】B 【解析】枯水期大气降水少,高山冰川融水主要补给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河流,与气温变化有关,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湖泊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与湖泊和河流的相对位置、季节变化等有关系。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全年稳定。(2009重庆卷)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 B. C. D.(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剖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盆地地形剖面图,为山地、为砂砾带、为细土带、是盆地内部。形成冲积扇,在冲积扇前缘处,地下水丰富,易形成干旱区中的绿洲。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流量大,径流年际变化小,水量向下游减少,甚至断流。第5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