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696020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6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学生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科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一、先知先学1. 学习重点1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 ,土地、水、能源等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生活的必需 2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是自然界的重要特征, 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1.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2.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 、 的生存的空间 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 的平衡。3. 人类是 的产物,是 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 资料准备(1)学生准备注意观察生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2)教师提供人体细胞

2、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 6070%。水是生命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绩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由此可见,水对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 二、当堂检测1. 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 B.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C.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D.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2. 美丽的大自然是历代文人墨客永恒的赞美话题。下面诗词中表达人们赞美自然的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A. B. C. D. 3.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水 土地 能源 各种生物2A. B. C. D. 4. 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B. 自然环境由水圈和大气圈组成 C.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D. 人类离开了自然环境不可能生存和发展5. 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虫鱼鸟兽,各种各 样的资源,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大自然,人 类的朋友!她赐予人类富足的生活,让人类在她的怀抱里创造和享受着诗意的人生。大自然作为人类的朋友,对人

4、类的生存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3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一项目 资源在枯竭一、先知先学1. 学习重点原因:由于人类的 ,全世界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1) 物种减少 危害: 恶化 ,限制 ,严重威胁 。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 的影响,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土地荒漠化危害: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就是 资源枯竭 。原因:由于人类 ,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的表现 (3)水资源短缺 危害: 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原因:资源是有限的,人口 ,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4)能源匮乏 危害:阻碍 ,影响 。2. 资料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由于资源枯竭而

5、危及人类生存的相关资料,感受生存危机。(2)教师提供中国 517 座城市中,有 300 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 58 亿立方米,日缺水量 1600 万吨。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和工业型城市。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如不及时兴建一批水源工程,每年缺水量将超过200 亿立方米,将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用水需求。二、当堂检测1. 目前,人类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主要表现在( )能源日益匮乏 物种日益减少 土地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A. B. C. D. 2. 由于人类乱砍滥伐乱捕乱杀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恶化

6、人类的生存环境 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优胜劣汰、强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不必大惊小怪4A. B. C. D. 3. 据统计,以目前的速度开采,40 多年后石油将被耗竭。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B. 石油危机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C. 40多年后肯定就会有新能源取代石油 D. 石油危机可能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4. 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 。确立这一主题的原因是( )土地荒漠化的现象无法改变 目前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土地荒漠化带来沙尘暴等环境灾难 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A. B. C. D. 5.

7、 我国国土总面积为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3。截至2004 年 10 月 31 日,全国人均占有耕地面 积仅为 141 亩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 37左右。你知道“地球资源枯竭”还有哪些表现吗?5第二项目 环境被破坏一、先知先学1. 学习重点(1)水污染:由于人类的 和 活动, 遭受到了严重污染。环境破坏 (2)土壤污染:由于人类大量使用 、 ,生活生产中产生的 、 和 越来越多,土壤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 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损害 和 的健康。(3)大气污染:由于人类生活生产中产生的 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

8、越严重。大气污染不仅严重影响 ,也严重损害着 。2. 资料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研究“自然景观遭破坏情况” 、 “中国环境状况” 。(2)教师提供解读“赤潮现象” 、 “温室效应” 、 “酸雨现象” ;“水污染癌症村”新闻调查二、当堂检测1. 2009年 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A. 回收废旧电池 B. 垃圾分类投放C. 积极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行动 D. 捕捉野生动物幼仔,人工饲养2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造成( )A. 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B. 土壤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9、C. 大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D. 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3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全国 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 17个遭到严重污染。这些情况表明( )A. 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不可遏止 B. 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状况相当严重C. 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D.“先污染,后治理” ,势在必行4. 由于人类生活生产中随意排放废气,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各种生物生存 B. 大气污染进一步恶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C大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D. 大气污染只对会呼吸的生物生存有影响5. 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

10、源,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茫茫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到目前为止只有这样一个家园。由于人 类的过度消耗,自然 资源日益枯竭,人们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千疮百孔的地球也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报复,使人 类生存面临重重危机。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请你从环境方面说明地球为什么会对类进行无情的“报复”?6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一、先知先学1. 学习重点人类怎样做大自然的朋友?(1)人类应 自然, 自然, 自然,做大自然的 。(2)人类唯一的选择:实施 ,控制 ,节约 ,保护 。青少年怎样做大自然的朋友?(1)遵守 等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规范。(2)我们可以从 做起,树立 ,保护我们的家园。在校园,我

11、们可以积极参与创建“ 学校”活动。在家庭和社区,种植 、搞好环境卫生、保护 等动物、节约 、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 等一次性用品等。积极参加 等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有何作用?(参见课本 26 页首段)(1) (2) (3) 2. 资料准备(1)学生准备:亲自动手,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2)教师提供:解读“低碳生活” 、展示介绍环保公益明星易解放二、当堂检测1. 目前,我国年缺水总量在 300亿至 400亿立方米。2008 年全国共有 22个城市的超过 50万名孩子参与“留住一桶水”绿色奥运行动。他们的做法( )A. 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对节约资源作用不大 B. 有利于提高人们

12、的资源意识,也是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C. 会加剧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D. 带有作秀表演性质,不值得提倡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 2009年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下 列 对 此 认 识 不 正 确 的 是 ( )A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B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人人有责C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中国首先应集中发展经济,然后解决环境问题3.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因此我们应该( )感激自然,珍惜自然,善待自然 充分索取和享用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尽可能利用大自然为现代人类造福 A. B. C. D. 4.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号召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拒绝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 注意节约,少吃粮食和蔬菜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用洗菜水冲厕所 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A. B. C. D. 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 2009 年 6 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