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693968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学校:阳关中学姓名:高瑞赟电话:13893747258邮箱: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虽是化学教育的入门阶段,就其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到化学学科的各项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已经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成为当前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探究实验正是体现这些的最好载体。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发现问题,实验、操

2、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过程。实践证明,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巧用实验方法去探究各种情境事件,能有效激活化学的知识储备,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一、探究实验的优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目的是解决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装进脑海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我认为探究性实验通过情景引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应用的基本结构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拥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

3、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探究实验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的一节课中,我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提出富有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初中化学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学生观察现象,并归

4、纳物质的性质,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演示实验验证法,而我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来处理。上课前教师首先准备好所需实验仪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式

5、和主动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有利于充分培养其创新思维探究实验能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快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鉴别 H2SO4 和 NaOH 时,就可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学生们居然找到十多种方法,即(1)石蕊 (2)酚酞 (3)PH 试纸 (4)Na 2CO3 溶液 (5)CuSO 4 溶液(6 )Fe (8)BaCl 2 溶液 (9)CuO(10)Cu(OH)2 等等

6、。 二、探究实验教学策略 皮亚杰所倡导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新课程下,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在具体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实验教学呢? 【策略一】 创设有趣的情景引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验的趣味性是提高学生探究精神的良好途径。创设有趣的情景,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敲门砖。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之前,我先表演一小魔术:在黑板上挂一张“空”的白纸,当依次向纸上喷洒无色溶液 A(水)B(氢氧化钠溶液)后,一只红色小猫出现。在学

7、生的惊叹声中,我又继续喷洒无色溶液C(稀盐酸) , “小猫见了,不见了,太神奇了”。在整个魔术观察过程中,学生的感观受到刺激,为什么会出现小猫,老师用的什么?这些自然而然的就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激发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在边实验边讨论的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策略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主要是学生重复验证书上的实验内容,对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装置、步骤等都已明确给出,甚至实验注意事项教师都已明确说明。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照方抓药” ,再验证一次而已,远远没有发挥化学实验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然而探究性分组实验中,教师创造性的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学生自己

8、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情景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学,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 选择、设计合适的分组探究的内容。探究的内容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如果探究内容能联系社会、生产与生活实际,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2)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由于分组探究性实

9、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对仪器和药品的了解情况,预习与否,纪律情况以及学校资源和条件,教师本身对探究实验的了解和挖掘情况等方面都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情况。根据教学经验,一般分组探究性实验课最好是两个课时连堂,因为一节课很难完成探究内容,难以较好地实现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3) 把握探究过程。探索过程中的各方面,都要受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等的制约。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制定的学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其次,分组探究的数量也应考虑由少到多,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否

10、则,教师或学生都有可能失去兴趣或信心。对学生做适当的指导。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变“要我探究 ”为“我要探究”。教师应抓住机会,适时地与各小组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问题、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探究情况,并作适当的个别指导;必要时教师可让学生暂停实验,通过讲解、示范或讨论等形式为他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即做一些适当的集体指导;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利用好现有资源 , 如学校的实验仪器、药品、网络和图书馆等。(4)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便于学生作数据处理、实验分析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此外,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的

11、实验报告,尤其要注意报告的规范性,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积极的作用。(5)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影响学生探究热情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在实验的过程中评价一个学生,切记不能“只以成败论优劣” ,要设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多地得到教师的鼓励,而非否定。此外,教师本身要注意探索分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掌握大量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案例。同时 , 还要注意确保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备用。【策略三】 让探究实验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科学,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有化学、要讲课堂中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自我去探索,动手动脑。选用日常生活、环境、能源、生产中实际问题,家庭小实验来探求、解决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如:怎样简单快速除去室内异味?麦收季节如何防止自燃现象的发生?如何防止家庭金属制品生锈?等等;实验用品尽量来源于生活:如用鸡蛋壳代替石灰石,干电池锌皮代替锌粒,吸管代替导管,玻璃杯代替集气瓶、烧杯等。在破除封建迷信,破译魔术现象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科学的神奇,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化学,在化学中研究生活。总之,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使实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运用探究性实验这一载体,在不断地摸索中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的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