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692278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九江县城门中学 杨照林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物质的鉴别与推断、反应的判定、物质(或离子)的共存、提纯与分离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注意初中化学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关键词 复习 反应 鉴别 共存 提纯复习课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之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习课能够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怎样上好复习课,特别在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点时,酸碱盐的知识题型之多、变化之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在中考中占的分值大,如何将这些酸碱盐的知识化整为零,如何综合应用酸碱盐的知识,这是我们老师在复习时所要

2、抓的重要一环节。酸碱盐的知识可分为常见酸碱盐的特性、酸碱盐的通性、溶液的 PH 和化学肥料四大块。纵观各种题型,其实绝大部分的知识点都与物质的反应有关。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有关酸碱盐中物质反应的复习,将自己在复习中借鉴、习得和总结的些许经验略做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同仁指正。初中化学课本中涉及到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反应共有 13 种,分别是酸 5 种、碱 4 种、盐 4 种,可用右图来形容。很多老师在复习时都是按课本上酸、碱、盐所归纳的知识进行纵向复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清晰易懂,但却难以将各种反应贯穿起来,难以应用到各种题型中去。我们老师在复习时不妨要求学生将各种反应进行横向分为三类:

3、一是酸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主要应用在物质的鉴别上;二是金属与酸或盐之间的置换反应,主要应用在物质反应可行性的判定、鉴别与推断、除杂等方面;三是酸与金属氧化物或碱或盐、碱与盐、盐与盐等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主要应用在物质(或离子)的共存、鉴别与推断、除杂等方面。笔者将可能出现的题型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物质的鉴别与推断物质的鉴别包括物理方法鉴别和化学方法鉴别。物理方法鉴别不含化学反应,但可以给学生在讲鉴别物质时同时归纳出来。物理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溶解的特性进行鉴别。如 Fe 与 Cu 可根据颜色鉴别; 厨房的食盐和纯碱可根据味道鉴别;酒和白醋可根据气味鉴别;Na2CO3

4、 粉末与 CaCO3 粉末可根据是否能溶于水来鉴别; NaOH 固体与NH4NO3 固体可根据溶于水是否放热来鉴别;NaCl 饱和溶液与 KNO3 饱和溶液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来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等。化学方法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酸碱指示剂鉴别酸碱指示剂鉴别就是根据指示剂在不同特性的溶液中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来鉴别。如要一次性将 H2SO4 、NaOH 、NaCl 三种溶液鉴别出来,是用石蕊还是用酚酞溶液?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应该用石蕊溶液,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还可以用酚酞溶液来鉴别。2、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进行鉴别例如 Fe 与 Cu 可用酸来鉴别;食盐和纯碱可用酸来鉴别出

5、纯碱;酒精和食醋除了用石蕊还可用燃烧的方法来鉴别酒精,也可用碳酸钠溶液来鉴别食醋;NaOH 溶液与 Ca(OH)2 溶液可用 CO2 气体或碳酸钠溶液来鉴别;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最好是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硝酸银溶液。3、根据物质间的互相反应进行鉴别这种方法是指不用任何试剂,只要利用物质间的互相反应就可鉴别。当然,物质之间能反应是前提,但必须要有沉淀或气泡等现象生成。学生在判断前首先要将所给各物质间能产生现象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如在不用任何其它试剂的情况下下列可鉴别出来的是:( )ANa 2CO3、 HCl、H 2SO4、NaNO 3BAgNO 3、NaCl 、 Ba(

6、NO3)2、H 2SO4 CCa(OH) 2 、NaNO 3、 Na2CO3、NH 4Cl DHCl 、 K2SO4 、NaOH、 NaNO3还有的题型要求按顺序将各物质鉴别出来。例如不借助其它任何试剂可鉴别下列物质的顺序为( ) MgCl 2 CuSO4 KNO 3 AgNO 3 NaOH4、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推断物质的推断是每年中考中必考之题,如 07 年的碳还原氧化铜的推断题,08年的“花盆”推断题,09 年的“五角星”推断题。学生在做推断题时总有一种畏惧心理,总感觉到无从下手或由于课本上某些反应不够熟练容易推断不全面。老师在介绍中考中常见的推断题之外还应渗透下列题型。例 1:有一固体混

7、合物,可能含有 K2CO3、K 2SO4、CuSO 4、CaCl 2、KNO 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有_可能含_。例 2:有四种溶液分别为HCl、 Na2CO3、CaCl2 、AgNO 3 ,请根据图判断:A_ B_ C_ D_二、反应的判定反应可行性的判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属与酸或盐间的置换反应,如往 Cu 中加酸溶液不能得到 CuSO4 ,Fe 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 FeCl3;二是碱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如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 Ca(OH)2 ,但

8、 CuO 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 Cu(OH)2 ,Ca(OH) 2 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 CaO ;三是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如 KNO3 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 KCl 等。三、物质(或离子)的共存物质(或离子)的共存知识是一种老题型,但由于知识点与高中接轨,近年又有出现,如 2010 年的第 9 题判定各物质能否在水中大量共存。判定物质共存时必须要考虑各物质间能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其实是溶液中离子的结合,初中常见的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有:1.H + 与 OH- 2.OH- 与 Cu2+ 3.OH-与 Fe3+ 4.OH- 与 Mg2+ 5.OH-与 NH4+ 6.Cl-与 Ag+ 7.SO42-

9、与 Ba2+ 8.CO32-与 Ba2+ 9.CO32-与 Ca2+ 10.CO32-与 Ag+ 11.H+ 与 CO32- 。 例 1:(10 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2SO4、Na 2SO4 、NaOH BCa(OH) 2、KCl 、K 2CO3CNaCl、Na 2CO3、KNO 3 DCuSO 4、NaOH、Na 2SO4有时在判定时还要考虑到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颜色主要有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亚铁离子溶液为浅绿色。例 2: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无色透明溶液中的是( )ANaOH 、 NaNO3、K 2SO4 BCuSO 4、MgSO 4、KClABC

10、DCBa(OH) 2、 H2SO4、NaCl DNaCl、AgNO 3、HNO 3四、提纯与分离1、物质的提纯是指将所需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该物质。有的提纯时是用物理方法,如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方法提纯;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应该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有的提纯时是用化学方法,但一定要考虑到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而且反应时还不能带来新的杂质。主要有:化气法:如 NaCl(Na2CO3 ),加稀盐酸与 Na2CO3 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沉淀法:如 KCl(K2SO4),加适量 BaCl2 溶液将

11、 K2SO4 转变为沉淀而除去;再如 NaCl(CuSO4),要同时除去 CuSO4 中两种离子,就必须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再过滤;吸收法:如 CO(CO2),用足量的 NaOH 溶液来吸收;加热法:如 CaO(CaCO3 ),将混合物加热使之分解;酸碱法:如 Cu(CuO),CuO 只与酸反应,可用稀硫酸除去;置换法:如 FeSO4 (CuSO4 ) ,用 Fe 去置换;再如 Cu (Fe),可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但用稀酸除得干净些;转化法:NaCl( NaOH),可用稀盐酸与之反应。其实,严密的除杂方法应该要加过量的试剂以将杂质除干净,然后再除去未反应完的过量试剂。例如 98 年

12、中考中的一道推断题,就是如何除去 NaCl 晶体中混有的 Na2SO4 和 Na2CO3 两种物质,方案中所用的都是过量的试剂。老师可适当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2、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得到纯净物。初中化学课本中常见的物理方法有分离液态空气,石油中各物质的炼制方法,铁和铜可用磁铁相吸使之分离等。化学方法分离难度较大,中考中很少考到。老师在复习的时候只要点到即可,不要过多渗透,以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如分离 NaCl 固体和 CaCl2 固体: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足量的 Na2CO3 溶液,在得到的固体中加足量稀盐酸后蒸发可得CaCl2 固体;在得到的滤液中加足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 Na2CO3 后蒸发可得到NaCl 固体。201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