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6615382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课件一-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十一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知能提升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帝国主义,走俄国人的路,国民革命,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论,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改造,论十大关系,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实事求是,解放生产力,市场经济,江泽民,先进生产力,怎样建设党,3科学发展观 (1)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意义: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2、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 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2)意义: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主题(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1

3、)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5)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

4、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思想、依据

5、及特点。 教你读史史料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省略号分层是解读本段史料的切入点。画线部分表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提示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依据:中国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的产物。红色政权存在的基础,一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两个必要条件。 特点: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史料二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

6、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1940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 教你读史史料中中国共产党“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张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着眼于“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 提示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主题(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论十大关系 (1)提出:

7、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内容: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意义: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

8、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二、注意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意义 (1)进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2)重要意义 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

10、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二、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思考根据史料,概括邓小平提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教你读史史料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段史料的画线部分是核心语句,表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提示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从本本出发”,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认为这将会导致“亡党亡国”。影响: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史料二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

11、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思考根据史料,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教你读史对史料划分层次是解读史料的关键。本段史料分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主张下放权力;第二层是对外开放,强调加强国际合作来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提示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23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他们受压迫最重,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在1926年他却写道

12、:“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已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提出了正确革命道路 C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关注点从城市到农村,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的秋收起义仍是“城市中心论”指导下的起义,1926年毛泽东并未摆脱“城市中心论”,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所联合的阶级,并未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C项表述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变化,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21939年12月,

13、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有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旨在引导() A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 C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 D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从材料中的“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策略是联合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争取抗日战争的

14、胜利,故答案为C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排除A项;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1939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革命任务是抵抗日本侵略,排除D项。 答案:C,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A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 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解析:材料中邓小平主张“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说明已

15、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故A项正确;材料中邓小平对市场经济只是初步酝酿,还未深入到市场经济的本质,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思考,没有反映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邓小平南巡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A,4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 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解析: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

16、”姓“社”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故A项正确;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十四大,故B项错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是十五大,故C项错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邓小平南方讲话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高考研究课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2019高考全国卷)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知识定位毛泽东思想 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核心素养,具体解读如下,尝试解答_,解析材料显示,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其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俄革命具有不同的性质,没有涉及借鉴俄国革命经验的信息,A项错误;毛泽东指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