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

上传人:廉江****3 文档编号:166561319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健康教育(实用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谢您的阅览,冠心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认识冠心病及其复发风险 出院后自我管理预防复发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长期规律服药 坚持定期复查 常见问题及解析,那些因冠心病不幸逝世的明星,我们的心脏在哪里,心脏大小与本人拳头相似,重量450克左右。心脏由特殊的肌肉构成,不断的收缩与舒张。 一颗健全的心脏,每次搏动会泵出85克血液,或相当于每分钟输出高于5.6升的血液。冠状动脉在心肌氧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心脏是什么模样,您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后果吗,冠心病是指由于心脏本身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致。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冠心病反复发作会带来多大危害,急性冠脉

2、综合征(包含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不稳定,会随时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复发和死亡风险高 长期随访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2/3以上死于出院后,反复住院,必须接受介入或外科手术,出现并发症,生活质量下降,死亡,哪些表现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发作性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或烧灼感 症状多在35min内逐渐消失,有时可达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天内多次发作。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有效,哪些检查方法可以确诊冠心病,心电图 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 放射性核素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静息心电图 发作时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回顾冠心病住院期间的治疗过程,冠心

3、病院内的 规范治疗流程图,药物治疗为主,药物+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术 (外科治疗,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介入治疗,您了解冠脉造影吗,冠心病治疗出院后仍存在长期高复发风险, 一定不能疏忽大意,不对,出院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冠心病就是发生在心脏的“交通堵塞”,且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现在畅通的血管可能有再次堵塞的可能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变,治疗了心脏一处血管,并不意味着全身其他血管不会出问题 据统计,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再次发生心梗、中风的危险会比没有发生过心梗的人高3-5倍,为什么冠心病容易复发,危险因素 持续存在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年龄、吸烟、肥胖、少动、压力过大、遗传基因等

4、,出院后,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来预防复发,自我管理第一条: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帮助您 远离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 更好地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全身良好状态的恢复 从而,为预防复发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饮食要健康合理 适量的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何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哪些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该怎么避免呢,完全戒烟 忌烈酒,限饮少量低度酒 少喝咖啡,不饮浓茶 避免过度劳累,睡眠要充足 注意保暖和防寒 避免屏气和过度用力,避免便秘 谨防缺氧,要注意定时喝水,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加速复发的重要因素,饮食要如何调理呢,总体原则是“四低二高”,即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

5、高纤维素 控制每餐不要吃太饱,以少吃多餐为宜,要清淡易消化 注意营养均衡,控制体重,调理饮食可巧用食疗膳方,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收集些简单、易做的食谱! 莲藕炖海参 配料:海参50克,莲藕20克,大枣5枚、冰糖适量。 制法:把发好的海参炖烂,加莲藕、大枣、冰糖炖20分钟。 药用:早饭前空腹食用。 说明:益血润燥、补精益精、健脾补肝;对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硬化有疗效,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运动,开始运动方案前,请咨询你的医生,目标,运动种类,运动过程,每周3-5次或隔日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散步、游泳、慢跑、太极拳等,最好选择下午时段, 5分钟热身20分钟运动5分钟恢复整理,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以不

6、感觉疲劳为度 (安全最高心率=170-年龄,运动要严格掌握个“度”字,运动中的安全很重要,冠心病患者更要注重心理健康,不要过度紧张、焦虑和急躁,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平时可拓展些养花、养鱼等兴趣爱好 平时要多与亲友、病友、医护人员等进行沟通,不良情绪可诱发心绞痛,是健康之大忌,自我管理第二条:坚持长期规律服药,长期规律服药能降低复发、死亡的风险 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谁也无法预知下一次意外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因此,长期的预防性治疗尤为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往往同时累及全身多处血管,除冠心病外,可能导致脑中风、肾功能不全等,这些也需要长期服药来加以预防,控制危险因素 降压、调脂、降糖药

7、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出院后要坚持服用哪些药物呢,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 长期血压、血脂、血糖达标有助于防止冠心病复发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上压)每下降10mmHg,冠心病发生危险约减少1/6,且卒中发生危险减少1/3 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便降低2-3% 患过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未来再发心梗的风险超过40,常用的控制药物都有哪些,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常用的调脂药,他汀类 贝特类,常用的降糖药,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制剂,常用的降压药,血压、血脂

8、、血糖的控制目标是多少,降压目标,起码140/90mmHg 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最佳130/80mmHg,调脂目标,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糖目标,空腹血糖4.4-6.1mmol/L,非空腹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为避免复发,指标正常后仍应长期规律服药,为什么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斑块不稳定,会随时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快速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 抗血小板药物可惠及病人全身 预防别处血管发生血栓,哪些抗血小板药物能预防血栓形成

9、,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联合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会明显提高,国际指南推荐(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至少1年,以稳定病情、降低复发风险 出院后的用法用量: 阿司匹林,推荐剂量为75-150mg/天,要长期口服 氯吡格雷,推荐剂量为75mg/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持续服用 至少1年,如何规范地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在长期服药过程中,还需注意什么呢,按时、按量服药 切勿擅自停药,为什么按时、按量服药很重要,按时 上午6-12点,尤其是睡醒后的头3个小时内,心脏

10、最容易“闹事”,所以大多数的药物最好在每天早晨一醒或早餐后服用 要养成按时服药习惯,避免漏服 按量 各种药物的用法和用量,都是通过反复的验证得出的,它一方面能发挥最大的抗病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将副作用最小化 所以,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按量服药,不少服或多服,为什么擅自停药很危险,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谁也无法预知下一次意外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因此,长期的预防性治疗尤为重要 盲目停药反而不利于病情的稳定,会加速下一次意外的发生。大量研究发现,盲目停药是导致冠心病复发、死亡的重要因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停用任何一种 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自我管理第三条:坚持定期复查,无论病情稳定与否,出院后

11、定期复查决不可少 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疗效,从而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并调整用药种类和药量; 如果病情加重或复发,可以尽早发现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如何复查呢,出现哪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呢,当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心绞痛症状时,应该: 立即坐位或平躺休息 立即含服硝酸甘油(要随身携带),一般3-5分钟可缓解,如不缓解,可反复服用2-3次 如服药效果不佳,胸痛症状持续,最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即使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切勿拖延,常见问题及解析,患冠心病后可以继续工作么,患冠心病后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原来的工作的,要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12、但是过度疲劳、大量烟酒应酬是不允许的,出院后可以外出旅游么,出院后只要患者无心绞痛发作或心衰症状,在严格按医嘱服药的条件下,外出旅游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应避免爬山等剧烈活动 心梗后康复期的患者,最好3个月内不要做长途旅游 旅行前最好咨询医生,旅游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 关键还在于患者自身病况是否稳定,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治疗吗,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很多临床研究证实长期服用他汀是安全的。 这些研究从数月至数年不等,最长的达十年 病例数达数十万例,充分证实了安全性,结 语,冠心病住院治疗后并不代表疾病就已痊愈,一部分患者会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出现复发。 但您不必过分惊慌失措,只要您多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坚持定期复查,冠心病的复发是可以预防的,2021/2/8,44,感谢您的阅览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