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2383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无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填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请规范、工整书写,保持卷面清洁。第I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

2、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2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唐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有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3、A对科举制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B科举制不可能令人神经麻木,因而观点有误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帖子的主要问题是八股取士的时间有错误5“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6右图为古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身穿白袍,右手提天平,左手执剑,双眼蒙布。如今在世界各地很多法院的门口都可以看到朱斯提提亚的雕像,雕像的背后大都刻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古

4、罗马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对该女神像的理解正确的是 双眼蒙布,表示摒弃亲疏远近,理性客观左手执剑,代表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威右手提天平,象征公平裁判、人人平等身穿白袍,象征一身清白、刚正不阿A. B. C. D. 7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这位学者批评的是 A陪审制度 B民主的滥用 C公民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81749年,托利党领袖柏林布鲁克说:“地主阶级才是我国政治航船的真正主人,而资本家不过是船上乘客。”据此可知A.英国仍然是封建国家 B.君主权力受地主制约C.资本家政治地位很低 D.贵族掌握英国统治权9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

5、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10“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113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

6、论一书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A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B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C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12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曾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因而政府举行庆典,并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朝野乐此不疲,知识分子尤其亢奋。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A义和闭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 B成为一战的战胜国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3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

7、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14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有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5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

8、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处B2处C3处D4处16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17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自主

9、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 B C D 18阅读下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士兵在革命胜利后可能遇到的现象是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家里的粮食不能拿到市场上买卖 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A B C D19“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根本不能同德国和朝鲜问题相提并论。”我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与德国和朝鲜问题不同的主要目的是A. 阻止外国干涉台湾问题 B.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不同B. 阻止势力的发展 D. 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20和解是一个进程,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

10、derach) 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21下列是周恩来外交活动中的精彩语录,对此排序正确的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您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印度支那三个国家是兄弟三国应该接近 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A B C D22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1、该条约的签订 A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23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24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25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A. 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 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 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 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