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2304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19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教师版)1学好本专题,扎实掌握专题知识的关键,在于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一方面在分析具体改革时可注意联系世界上的改革,加深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以把中国不同时期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比较,理解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学习近代改革时,一要联系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史实,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作用。二要注意通过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背景、条件、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探究,把握各国改革变法的不同特点和地位。三要

2、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四要学习改革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3要加强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科能力。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著名的改革。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共性和个性。4要加强学科渗透,拓展思维。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政治知识来分析改革和变法的必然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5要加强关注时政,理解古代改革、国外改革与当今我国的改革有着本质土的不同,了解如何推进

3、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并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进而掌握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专题讲解】一、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3)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4)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内容:(1)军事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建立什伍组织。(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4)文化上,焚烧诗

4、书。3影响:(1)军事方面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有利于保证兵源。(2)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3)县制的设立强化了中央集权;什伍连坐有利于控制人民;轻罪重刑,强化了法律意识,保证变法措施顺利地执行,但措施过于严苛。(4)有利于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疑点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启示。 指点迷津: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分

5、明;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启示: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2内容:(1)前期:创立新制。制定官吏俸禄,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2)后期:实行汉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3作用:(1)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促进了经济复苏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3)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疑点2】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条件。指点迷津:(1)出现了大量荒地,这些荒地都属于封建政府所有。(2)社会上大量流民的

6、存在。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推行均田制。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1)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2)农奴制度使俄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3)改革派知识分子对农奴制进行揭露和抨击,宣传了资本主义新思想。(4)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和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促进了改革。2内容:(1)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2)法令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3)农民受到村社制度的严格控制。3意义:(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

7、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3)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疑点1】俄国1861年改革为什么只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指点迷津:(1)从下层群众看:18591861年间俄国曾出现革命形势,但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资产阶级软弱且缺乏领导,再加上农民的觉悟低,斗争是分散的、自发的,同时沙皇政府还有足够的镇压力量,所以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企图归于失败。(2)从统治阶级看: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

8、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政府看到农奴制度必须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形成世界体系,某些地主已看到农奴制不如资本主义剥削更为有利可图。 (3)文化上: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力西化,如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4)军事上:富国强兵,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3影响:(1)积极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成

9、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性的日本近代天皇制。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改革。(3)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2康梁的维新思想:(1)理论著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2)基本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

10、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至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而失败。4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疑点3】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你能说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吗?指点迷津:同:都反对封建专制

11、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题型突破】 题型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例1】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改革和变法的主要动机是( )A缓和与旧贵族的矛盾B缓和与自耕农的矛盾C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D推动民主政治的需要解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实现富国强兵,方能达到目的,因而主要动机在于此。A、B、D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变式训练: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12、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是有重大影响。(2)历史作用:积极作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局限: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13、例2】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解析:商鞅变法中提到废除井田制,即以法令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变式训练: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决定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 答案:C【例3】 186

14、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解析: 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1年的范畴 。答案:B变式训练:以下历史现象属于19世纪中叶以后俄国经济近代化表现的是( )资本主义农业迅速发展机器生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石油工业迅速崛起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A B C D解析:注意抓住题目要求,指的是经济上的近代化,而是政治上的近代化,效仿西方代议制度的改革。 答案:A题型4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地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它使日本走上近代化和资本主义的道路。(1)影响:经济:瓦解了封建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实行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立宪国家,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建立。文化: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提高了日本人的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局限: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军国主义得以继承,走向对外扩张之路。(2)地位作用: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确立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