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222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生物 第3章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萨顿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在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从而形成鲜明对照;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时,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作为对照;艾弗里实验证明

2、S型细菌中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是把S型细菌中的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提取出来,单独地、直接地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形成了对照实验;萨顿的实验利用了杂交实验,没有另设对照。答案:C2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A.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腺嘌呤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解析:构成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故A错。答案:A3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分子中含有A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片段中C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A.48%600B.48%650C.26%600 D.26%650解析:因为两个

3、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一半,A+C=50%,所以C=50%-24%=26%,C的数量为:600/24%1/2-600=650。答案:D4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R型细菌是否转化成S型细菌来得到实验结果,并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答案:C5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和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当DNA复制时

4、,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解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中的(磷酸)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DNA分子链间的氢键的形成是不需要酶的。答案:D6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的时候,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则此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A.1/2 B.1/(2n-l)C.2/2n D.1/(2n+1)解析:DNA复制时,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以该链为模板合成的DNA与亲代DNA分子都不同, 因此,不管复制多少代,产生的子代DNA中,均有一半发生差错。答案:A7用32P标记的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离心后,噬菌体主要分布在上清液,大肠杆菌在沉淀物中。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新的子代噬菌体。当离心时,大部分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就会随大肠杆菌一起沉淀,若有些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噬菌体时,就会在上清液中测出有放射性

6、。答案:A8胰岛B细胞内某个DNA分子,已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G+C占60%,A占24%,则在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A.60% B.24%C.8% D.16%解析:由G+C=60%知A1+T1=A2+T2=40%,已知A1=24%,则T1=16%,所以A2=16%,由题意知,A2占整个DNA分子的比例为16%1/2=8%。答案:C9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腺嘌呤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为()。A.15(a-m) B.16(a-m)C.15(1/2)a-m D.16(2a-m)解析:DNA分子复制4次,实际合成的DNA分子有24-1=1

7、5个,而每个DNA分子中含有的胞嘧啶数为(a-2m)/2, 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总数为15(a-2m)/2=15(1/2)a-m。答案:C10下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要加热处理,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基,转入固体培养基B.不加热处理,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同一培养基,要用液体培养基 C.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R两种菌落 D.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或R一种菌落解析:由图示可知,过程为获得S菌蛋白质、DNA,不需要对活S菌液加热处理,将不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同一种固体培养基中,接种R型活细菌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

8、形态特征, 由于R型细菌不可能全部转化,在结果中可能存在R、S两种菌落。答案:C11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解析: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繁殖,因此必须使用无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才能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在噬菌体侵染细菌

9、的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参与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因此既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其不是遗传物质。答案:B12如下图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A、B、C、D中的 ()。解析:病毒的形态是由重构病毒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重构病毒中遗传物质来自于乙,重构病毒的形态和乙相同。答案:D13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的分离往往与着丝点分裂不同时发生 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上A+T/G

10、+C=b,则另一条链上一定有A+T/G+C=bD.DNA分子复制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过程解析: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二者同时发生。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答案:B14某一双链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A 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数次后,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6 2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 ()。A

11、.4次B.5次 C.6次 D.7次解析:题中已知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共1 600个碱基,根据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一半,可以得出A+G=800,G=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数次后, 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6 200个,说明复制后的DNA分子共含G:6 200个=(2n-1)200个,n=5,DNA复制5次。答案:B1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基因也能复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 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A. B.C. D.解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

12、存在很多基因,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DNA双链,不能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基因的结构具有稳定性,但可以发生改变基因突变。答案:C16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 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解析: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表面

13、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开,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经以上处理之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没有与细菌分开。T2噬菌体没有轻、重之别,故B项错误;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没有35S,C项错误;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内,D项也是错误的。答案:A17对某一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15N标记,让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全部噬菌体都含有31PB.两个噬菌体含有32PC.全部噬菌体含有15ND.两个噬菌体含有15N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在细菌中,噬菌体的DNA进

14、行半保留复制,最终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含有32P,而所有子代噬菌体均含31P;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时,所需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均含15N。所以D项错误。答案:D1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是将DNA注入大肠杆菌内,而非人为用化学方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给噬菌体作放射性标记是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带上32P放射性标记

15、;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另一部分噬菌体,这一部分噬菌体就带上了35S放射性标记。答案:D19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实验生物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推测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经DNA酶处理)混合培养并观察只生长R型细菌,可推测DNA被水解,失去遗传效应B噬菌体、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上清液并检测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并观察烟草出现病斑;可推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D大肠杆菌将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检测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可推测DNA进行半保留复制解析: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