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221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素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 高中必修模块各专题的历史主线与教学重点历史必修一内容解析研读课程标准可以发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政治文明史的主线。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国际社会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从中国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古代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由专制制度国家向民主国家过渡。中国史部分围绕某个历史阶段最为突出的政治主题、以时间为序展开讲述。其中:专题一主要是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古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专题二重点是讲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重

2、心,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基础。这两个专题联系密切,专题二为专题三的讲述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专题三通过对民主革命运动的讲述,说明了这一历史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专题四和专题五为中国现代史部分,内政与外交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专题四重点介绍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问题,阐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及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说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专题五主要是讲现代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所奉行的方针政策、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国积极参加的外交活动,为我

3、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世界历史设有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四个专题。各个专题间,特别是前三个专题之间,不但有着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也有学科内部的科学逻辑。专题六论述的是西方古代民主和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七说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和性质,以及不同的民主化模式。专题八与专题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叙述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示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的出现到社会主义制度成为

4、现实的历史过程。专题九叙述了战后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对峙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转变过程,从主题内部看,也反映着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规律和趋势。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单元的主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及影响。学习本单元,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一是从夏到周的制度创新过程,这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二是秦朝建立的专制皇权不断强化,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掌握四方面知识: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朝统一、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七国之乱和武帝的集权措施、唐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

5、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时达到顶峰。理解三个观点: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历史悠久、体系完备;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是当时社会的主宰,官僚体制、行政机构的调整等都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对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专题二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在本专题的授课中,要注重突出的是两条主线和三个重点。第一条主线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列强接连不断的侵略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屈辱史。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无数先烈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构成了第二条主线抗争史

6、。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在内的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侵略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结束,跨入工业国行列的西方国家,为了占有中国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不惜以重炮轰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阶段的两次鸦片战争为本专题的第一个重点。第二阶段是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代表的发生在19世纪末的侵略战争。西方列强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向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它们更为迫切地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再次掀起侵华浪潮。所以,这个阶段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本专题的第二个重点。第三个阶段是以20世

7、纪三四十年代为重点的日本侵华战争。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世界上法西斯主义嚣张猖狂到了顶点,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敲响了西方列强百年侵华史的丧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进入到新的阶段,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日本侵华战争是本专题的第三个重点。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把握基本线索,强化主题意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线索是近代各个阶级探求中国革命道路,主题是中国近代从专制走向民主。在教学中,一定要围绕这一线索和主题,明确教学方向,彰显教学意图,从而使学生对中国民主革命历程和方向有清晰的认识。2. 抓住两个阶段、三个阶级两个阶段: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

8、义革命两个基本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间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五四运动以后,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发展。三个阶级: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民主革命做了准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政体,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时期。(

9、1)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中期,是民主政治的初建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就是这一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2)“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时期。十年间法律制度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政治遭受破坏。(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上健康、正常、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以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指南,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10、指导下,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加强。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紧扣课标要求,切实体现以下几点:(1)突出基本线索。课标列出了四个大的知识点,主要讲了三个阶段的外交状况,即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的70年代,全面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教学中应介绍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的外交情况,使学生对历史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突出外交成就。讲成就、谈影响、说意义,乃是课标对本专题所提出的教学主旨。教师应以此为中心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国际环境来讲,50年代的外交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孤立,70年代的外交使中国周边局势缓和、压力减轻,新时期以来的

11、外交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空间和外部条件。从国际贡献来讲,50年代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精神”,70年代在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80年代以来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既反映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是我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代的希腊、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 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3. 注重三个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

12、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法律。这一专题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不能用概念解释概念,最好把抽象思维与具象理解相结合。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本专题教学重点突出的一条主线、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一条主线:17世纪开始,在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西方各国逐渐建立起以议会为主权核心的代议制民主政治。议会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奠定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传统理念;1265年孟福尔议会被称为英国议会的雏形,从此英国人限制王权的斗争有了合法、长期的机构作为依托;1640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逐步确立了主权在

13、议会,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制。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确立了邦联制的政体,中央政府无权无力应付内外困境,在此背景下召开的1787年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了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这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在庞大国土上建立共和制的经验。法国的政体在大革命期间几经反复,共和制与帝制不断较量,最终在1875年确定了共和制。德国在统一过程中,普鲁士依靠王权力量取得了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帝国宪法的颁布宣告德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是皇帝拥有实权,德国确立了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民主政体。一个核心:尽管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

14、文明历程呈现多样化特征,但是其民主化的实质是统一的。在各自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以议会为国家主权核心的代议制民主政治,民选的议会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分权与制衡使民主机制更加完善。近代西方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大多属于代议制资产阶级民主,这既是对古希腊罗马早期民主政治的继承,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两个重点:本专题通过介绍四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道路来展示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建立过程。代议制民主的核心是主权在议会,但是根据各国国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德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法国建立起共和制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代议制民主政

15、体,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民主政治形式为各国所借鉴。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说,有三点需明确:第一,民主制度取代了专制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这一时期所建立的代议制民主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第二,在民主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国情与传统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即民主内核的统一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第三,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尤其是民主进程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是一个根据不同国情不断探索的、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突出五个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基本原理和意义;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意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新中国为过渡到

16、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奠基举措;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及其意义。形成三个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从俄国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表明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本专题涉及的学习要点中,需要理顺一条主线和三个重点。1一条主线:从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的过程。二战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霸权终结,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的领导权。同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兴起,并构建了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战后初期,美国凭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