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1401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8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被

2、废除 B.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 等级制度被破坏 D. 贵族特权被废除3.)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度 B. 宗法制度 C. 分封制度 D. 郡县制度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 加剧了地主阶级

3、内部的矛盾 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5.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乱人来之,遵擅暑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延。效战国以土地传子孙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均田制瓦解 D. 租调制破坏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7.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4、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 中央集权制 B. 郡国并行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8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察举制 B. 推恩令 C. 郡县制 D. 封国制9.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西汉中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 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10.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

5、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12. (改编题)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一制度曾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6、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材料中所述制度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B. 控制思想文化发展,培养了皇帝的奴仆C. 形成了“重文”传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13.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 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 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 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 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1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

7、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15.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6.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图一图二图三A.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大臣地位不断削弱17. (创新题)据张廷玉明史记载:“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

8、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明初制度承袭元制 B. 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C. 殿阁大学士成为中央核心机构 D. 明太祖时皇权空前加强18.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19.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9、 行省制的推行 B. 丞相制度的废除C. 内阁地位的上升 D. 军机处的设立2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三省六部制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

10、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2)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5分)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作用?(4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2分

11、)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矣! ”资治通鉴材料三(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常平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四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改称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

12、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唐、宋、明四朝的官制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该措施的目的。(2分)(3)根据以上材料,明朝制度同汉、宋相比有何不同?(2分)这种演变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4)简述汉、宋、明三朝措施起到的共同进步作用。(6分)参考答案达标测评卷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 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13、的关系。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因此,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5. B【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安史之乱发生之后,直到唐肃宗时期才基本平息下去。朝廷封的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自己任命官吏,征收的赋税不上缴朝廷,而且把土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拥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权力,这种局面一直到唐朝灭亡,持续了一百年左右,中央始终无法控制。由所学可知,这是反映的藩镇割据问题。6. D【解析】易错题。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是相对于分封制而言的,“公天下”是与“家天下”相对的。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14、而官僚政治是通过中央任免官员的办法,打破了分封制下世袭的状况,任免官员又是依据才干政绩进行,以便更好地维护统治,故选D。A错,秦始皇君主专制制度下百姓都是封君的属民;B是影响而不是体现,且与“公天下”的立意不符;C与题意无关。7. B【解析】易错题。考查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知识点。从“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中可知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汉代吸取秦亡之教训,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国并行。8. B【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西汉建立之初,吸取秦亡之教训,地方郡国并行。经汉初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并得到发展,郡国对西汉的统治构成严重地威胁。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统治,贾谊建议削藩,“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中央集权。9. 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从题中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