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1397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2012考纲解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是国际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消灭一切私自有制和阶级,不断争取自身解放、人类自由和社会制度创新,直至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过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刷新了人类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为人类历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历史主干知识之一。近几年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始终给以一定程度的关注,试题比例保持平衡,约占10%左右,没有太大的起伏;二是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不高,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没有出现过

2、材料题;三是取材分段选点,第一段是“一战”前,第二段是两次大战之间,第三段是“二战”后,一般是一段一题。电气化时代和一战后的国际共运史考查较多,手工工场时代是空白。命题相对集中于重大事件,特别是苏联(俄)的经济政策。近年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成为命题热点。复习重点:本专题内容会继续受到关注,并具备升温的条件;题型和取材上都有着很大的命题空间,且容易与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吻合;而且与现实发展联系密切,因而,应适度关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等;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全程式、整体上的认识和评价。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

3、工业的兴起【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默写、背诵提示】(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原因、过程、影响。(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分布地区等。【重点、难点破解】(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联系中国古代史,回忆自然经济的特点。明确“解体”主要指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输入中国与日俱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先后完成东西方海上的交通条件发生了

4、变化;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有所扩大,为加强对中国的贸易而进行的投资也在增长,这一切,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增强了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一步步走向解体:一方面中国原有的手工业从整体上开始遭到破坏,其中以手工棉纺织业为最严重:另一方面,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下,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在发展。这样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初步分解。在这个分解过程中,出现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货币资本。(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人民版教材涉及很少,估计考的可能性不大。(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两种教材相同内容较多,记住要点,应对选择题命题。此外,还要注意考查材料解析

5、题(如据材料把发昌机器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并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等)。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主要内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默写、背诵提示】(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背景、成就(发展最快的行业)、特点、结果。(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概况、结果。(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T业:概况、特点。(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破解】(1)本考点复习的重点在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和人民版教材对此叙

6、述都很清楚,因此据教材概括即可。(2)关于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版和人民版教材叙述的侧重点不同,差别较大。人教版叙述简略,人民版涉及的内容要点过多。教学只要选取相交部分即可。(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只要大概了解。但要能从整体上勾勒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是复习的重点。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7、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丈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_T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对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要有所了解:帝国主义(如限制中国进口机器;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侵华战争直接摧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方便美国对华倾销商品等)、封建主义(清政府不承认民族工业、苛捐杂税勒索: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和官僚资本主义(以直接投资、加入

8、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手段吞噬民族企业)是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012考点PK】根据本专题的知识特点和命题特性,建议在复习中突出以下四个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主题课文内容知识要点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等方面归纳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意义;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知道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列宁

9、主义的诞生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及其特点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道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了解建国初期党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正确

10、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及原因;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及其成就和邓小平的贡献;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性;了解我国人大、政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欧洲和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进化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和丰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中国的面貌。社会主义革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因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名师点睛】针对众多的知识点,

11、复习中要注意结合考点有所取舍,准确把握重要知识的核心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的成立,要结合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分析其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原因,并应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如,理解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就需要综合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解释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等。巴黎公社作为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最大的贡献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失败的原因是法国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它的核心特征

12、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偿试。对新经济政策,要把它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加以重视。而对苏联解体,则要从其深刻的原因中总结其历史教训。通过学习“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现代化历程”专题,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确立过程,从而形成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曲折发展的正确理解,进而认识到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复习中可以选取二者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重大事件进行比较。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各国的发展命运,目的是吸收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重要特征。在复习中,要善于用比较的思维方法,对

13、历史事件作出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如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中国革命道路与苏联革命道路的比较;东欧国家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等等。【规律方法】不同课程体系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关于本专题内容都是按历史发展阶段顺序编写的,时间跨度大,知识点较多,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历程。复习时应首先厘清这条主线,以起提纲挈领之效,从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发展脉络,突出各发展阶段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尤其突出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曲折性,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

14、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成败之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并不断走向胜利的,复习中要善于借助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点和水平。19世纪3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由空想变成科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先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随后,力量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同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19世纪3040年代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理解应运而生并指导无产阶级进行了夺取政权、建

15、立本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工人运动的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化和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相对改善,各国无产阶级纷纷建立政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而俄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和历史负担沉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打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通过十月革命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工人运动的中心由法国到德国再转移到俄国,社会主义政治制

16、度从理论正式变成现实。“一战”至“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一战”后,巴伐利亚、匈牙利都曾建立过苏维埃政权,但相继失败。20世纪3040年代,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各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许多国家在“二战”后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道路,并陆续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世界潮流。运动的中心在苏俄(联)。“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道路在挫折中实现发展模式的突破创新。“二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勃蓬发展分化动荡暂时挫折曲折探索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建设道路,纷纷进行改革,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日益僵化、民族矛盾复杂尖锐、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迟缓,加上西方国家反社会主义力量的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