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0521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 第10讲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思想一、选择题题点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1(2011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2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下列历史人物中使“它”在

2、中国“进门”“落户”的有()林则徐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A B C D题点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2011上海高考)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5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3、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6“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题点3学习西方的文化7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 D教育制度

4、8(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9北大博导汤一介教授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西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思想的宣传时期C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时期D民主科学思想宣传时期10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

5、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题点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11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

6、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13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1)明末清初经

7、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14(2011全国文综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

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

9、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答案1A2B3A4B5D6A7A8A9D10D11D12B13(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因循守旧。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2)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10、;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4(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3)关系: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