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037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案2 (人教版必修2)庖丁巧解牛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1)甲午中日战争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2)甲午战败,清政府面临巨额赔款。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问题,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许多人认为“创办实业”是救国的良策,积极投资办厂。2.初步发展的表现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

2、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突出,1899年全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比1895年增加近一倍。不过,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3.初步发展的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要求,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想通过变

3、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3)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倡导“实业救国”。深化升华 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

4、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五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要求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在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反映了实业界和开明人士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他们兴办实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

5、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历史条件(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了,并且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实业的法令,更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实业家认为,工商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这些国家出于战争的需求,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

6、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利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其巨大。当时,“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2.概况在民国初年就出现了一个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全国商办纱厂1921年比1914年增加了两倍多,纱厂实收资本1921年比1913年猛增6倍多;纺织业的分布,也由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变为上海、天津、武汉三大中心,形成了华东

7、、华北和华中地区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此外,烟草、火柴、榨油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也较快,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4年利润比1912年增长了3倍,它生产的“飞马牌”和“双喜牌”香烟,不仅打破了英美烟草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而且畅销东南亚地区。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氏兄弟。难点剖析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2)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3)民族资本主

8、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而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的比重较大。(5)“发展”是指建厂数和资本额而言,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短暂”是指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不堪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战后开始萧条。但是,就在这一短暂发展时期,日美并未放松对华经济掠夺,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并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3.一战后,民族工业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

9、来,加大了对中国的掠夺,使华商企业面临着逐渐萧条的厄运。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为了巩固统治,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整顿税务。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2)控制金融。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3)改革币制。为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使货币发行和使用权集中于四大银行,一律使用四大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白银要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0、”,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对经济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整顿税务,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也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控制金融,使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和控制;改革币制,使币制混乱局面得以改观,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工农业、交通运输业也有所发展。国民党政府在稳定经济、促进经济恢复的同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也形成了,因此聚敛了大量财富

11、。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1)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达到他们“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疯狂的掠夺。日本的掠夺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遇到严重的困难,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七七事变后的第一年内,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工矿企业掠夺的方式,在华北是采用“军管理”;在华中是采用“委托经营”(即由被委托的日本公司经营)。日本又提出所谓“自给主义”的政策,即要求日本人在沦陷区的企业,必须在中国掠取资本而不得依赖于日本。(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但官僚资本日益膨胀,使中国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四大家族加强对经济的垄断、掠夺,抗战时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急

12、剧膨胀,他们在经济上的垄断和掠夺表现在四个方面:垄断全国工业、加重对农民剥削、控制全国商业、独占全国金融,这些措施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又起到了压制的影响。四、民族工业的萎缩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工矿企业的恢复生产。如1946年27月,向上海58家工厂发放7000多亿元贷款,但是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又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是为获得美国的援助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结果,从条约中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权,这是战后美国奴役中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被称为“新二十一条”。由于美国加紧经济侵略、国民党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的

13、巨大消耗,国统区的经济危机空前严重,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民族工业受官僚资本的压制,工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上海原有工厂4000多家,1946年底已倒闭3000多家,占78%;1947年底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20%。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破产。随着工厂的倒闭,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难点剖析 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1)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2)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14、。经典回顾例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解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答案:C例2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有所发展,其原因中有一项不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B.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解析

15、: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维新变法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所引起的,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答案:D例3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一度迅速发展,被称为“短暂的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C.有利的国际环境D.全国人民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答案:C例4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真正统一

16、B.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C.国民政府加强经济垄断D.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并未实现全国的真正统一,所以A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国民政府加强经济的垄断是在抗战时期,故C项是错误的;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是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的,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答案是D项。答案:D问题探究问题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是直接针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