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036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人教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不停地变动,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哪些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成就是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答案:(1)德国的古典哲

2、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诞生。(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

3、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中“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从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中,应得出怎样的启示?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推进社会主义,

4、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部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武昌首义、北伐主战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均在这里,中部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示范区。中共中央政治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谈到中部崛起时说:实现中部崛起要加快发展,但是要科学地发展,和谐地发展。材料二土高炉炼钢材料

5、三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材料四1957年6月中央向全党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同时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从此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全国被划为“右派分子”达五十五万人之多。请回答:(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造性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对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什么启示?(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和谐

6、的表现?解析:本题的难度不大,考生稍微熟悉书本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1)问,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第(2)问,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可从材料中找出中心要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内容。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奋起抗争,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启示:创新是生存发展的关键。创新要将实事求是与大胆突破相结合。(2)以

7、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高指标,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全民大炼钢铁,毁林烧山,破坏了生态环境。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党内反“右倾”斗争,误伤了一大批人,也使国家和党内民主政治遭到严重损害。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材料二目前进行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

8、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材料三图一是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画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图二是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关系。(2)材料一与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线?在当时

9、有什么历史意义?邓小平对这一路线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图一封面上“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4)根据图二分析,在邓小平去世后,继任者为“下一个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答案:(1)材料一提出不以某一个伟人的思想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任何理论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材料二明确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发挥了领导作用。(3)不符合实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4)在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同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