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31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量:7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将所选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处。)1. 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到事情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这说明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 具有极强的残酷性C. 王权来自于鬼神 D. 已实行宗法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商王朝比较迷信,遇事必占卜,商王也是想着通过神权以巩固王权。故选A。B项未体现;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说法错误,西周实行宗法制。考点:商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点评:商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需要把握。商朝

2、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商王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 分封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宗法制D. 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强调的是宗法、宗族的关系,与宗法制度有关,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政治表现,与材料中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之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禅让制没有涉

3、及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3.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A. 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B. 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 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D. 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稳定统治稳定政局方面,即巩固和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才是正确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积极作用是巩固和加强统治而非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封制不能避免诸侯国势力的增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巩固和加强统治。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

4、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 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但不可世袭,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地方最高长官就是任嚣;C选项错误,地方官员都是由中央来任命,地方长官没有权力任命;D选项错误,地方长官是官僚体制,并不属于贵族阶层。点睛:回答此题可以分析郡县制与

5、分封制的区别,对比来看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再结合具体选项来进行区别于筛选。首先我们要明确地方官员的任命问题以及权力分配问题,其次要认清郡县制与分封制在本质上的区别。5.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由此说明A. 中央大臣相互配合B. 中央大臣相互牵制C. 中央大臣定夺军政大事D. 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答案】D【解析】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皇权独尊,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在秦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决定,故排除C,选D;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

6、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汉代“斑马式”的组织是A. 郡国并行制度B. 中外朝制度C. 察举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汉高祖刘邦吸取亡秦教训,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刘氏宗亲和开国功臣,建立起一批诸侯国,企图以此拱卫中央。这就是郡国并行制。故A项正确。 “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近臣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内先作出决策。“外朝”是指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汉初以“内朝”牵制“外朝”,加强皇权,与地方管理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郡县制主要在秦朝时期广泛推行,汉代有所损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7.以下有关选

7、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授爵制是以军功为标准的;汉代察举制是以品行为标准的;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高低为标准;隋唐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所以答案选D。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

8、省工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为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号令、审核、和执行;尚书省下设置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户部六部,负责相应职责。故修建水利工程应是皇帝下旨,中书省起草诏令,故排除AD;门下省封驳,再到尚书省执行,修建水利工程是工部的职责,故C项正确。户部掌管户籍,与工程建设无关,排除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运作程序。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朝时开始形成,宋元时期发展演变,其相关史实也需要掌握。9.某班同学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必要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较为合理的是A.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消除地方割据B. 要加强中央集权就

9、必须实行行省制C.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加强君主专制D. 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要求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行省制度的设立,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进行的制度革新,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A项中的“只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行省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说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度,排除B。行省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 B. C. D. 【答案】A【解

10、析】【详解】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四项说法都正确,排除BCD,选A。11.明代某大学士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 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 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皆上窃君上之威重说明内阁只能听从于皇帝,没有权

11、利干涉皇帝,更无法制约皇权,所以D项正确;B项:“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说明内阁只能充当顾问的角色,但是内阁还是能够随皇帝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所以B错;AC表述内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12.清制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 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 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C. 强化了中央集权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说明军机处对皇帝处理的政务在限制的时间内要完成,表明了效率之高,因此D项正确;

12、 ABC项都与材料所表达的含义不符,故排除。13.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A. 梭伦B. 克里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苏格拉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他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下分若干德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年满1

13、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样,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4.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A.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C.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D. 是一出民主闹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雅典政治家第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0人刻写的”说明当时的民主政治的参与范围比

14、较广,民主性明显。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15.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 全体国民B. 全体成年国民C. 所有的成年男子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指,故D正确;雅典公民不是指全国所有人,故A错误;当时的公民也不是全体成年国民,故B错误;“所有的成年男子”也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故选D。1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

15、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 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叙述“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可以知道,法律是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保证;选项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以上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此题应选D项。点睛: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而民主政治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因此法治统治下的希腊诞生了民主政治。材料内容正是对此的诠释。17.英国学者阿德金斯在探寻古希腊文明中提到:古雅典500人议事会成员最初并无薪金,约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他们领取生活费,后来还领有薪金.议事会成员经济待遇的获得始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