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14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帝京景物略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褚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A. 起源于明朝中期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 受外来文化影响D. 受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答

2、案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夏后启讨伐有扈氏(人名)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A. 中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D. 宗法等级观念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恭行天罚”“天命殛之”“子畏上帝”“天命诛之”这里都体现出借用上天意愿来加强统治的思想。体现出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借助神权思想加强统治,不是迷信活动盛行,故

3、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等级的信息观念,故D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3.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住地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舆”,皇帝患病称

4、“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 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C. 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皇帝制度最大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不仅仅是皇帝的称号,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A正确;B是郡县制的特点;C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皇帝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度一部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故D错误。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里的“中朝”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A. 中央和地方

5、的矛盾B.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C. 王国和郡县的矛盾D. 皇帝和地方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B。中朝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不是王国和郡县的矛盾以及皇帝和地方的矛盾,A、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了汉武帝时加强皇权的措施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

6、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5.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A. 太尉B. 太守C. 刺史D. 少府【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所学,在古代中国刺史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立,专门监察地方的官员,C正确;A项是秦朝负责军事的官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地方上的行政官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中央官员,是中国历代政府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不具备监察职能,排除。6.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A.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B. 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C

7、. 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D. 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故A项正确,排除BCD。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其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

8、力”的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按才干选拔官吏的制度,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世卿世禄制依据的是血缘而非才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依据的是孝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族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一年)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 )A. 内阁正式设立于明仁宗之后B. 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C. 内阁当时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 内阁未能参与朝政决策【答案】C【解析】材料“在明成祖朱棣

9、、明仁宗朱高炽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说明当时内阁还不是正式政府机构,没有法定的地位,只是皇帝辅助机构,故C项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B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9.以下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最符合史实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历史上的皇权势力的发展中间虽有一些缓和,但总体是随着年代的发展而逐渐膨胀的,故B项正确。A是一直下降,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曲折较多,不是整体上升,排除;D是中间处于低谷,显然不符合事实,排除。10.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

10、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 清代军机处B. 元代中书省C. 宋代枢密院D. 唐代门下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替皇帝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11、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1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B. 秦简的记载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民间的传说【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能证明历史的真伪性的史料应该是当时历史时期的资料,秦简是秦朝时期记录事情的载体,为第一手史料,所以是研究秦朝历史最直接可信的证据,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二手史料,故排除。1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12、。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鸦片战争B. 通商战争C. 中英战争D. 夷匪犯境【答案】C【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A选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D选项“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B选项“通商战争”,故只有C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白什么是“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所谓的“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其实是指这场战役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在名称中的体现,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这场战役赋予不同的名称,但是中英战争只是强调了交战双方没有强调这场战役的目的或者影响。13.2018年4

13、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所以图片中的虎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劫掠的。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A.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B. 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并最终得以实现C.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D. 表达了资产阶级

14、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故答案为A项。天朝田亩制度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排除B项;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点睛: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中国历史上农民第一次具体提出如何分配土地问题的方案,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15.有学者在论

15、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作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A. 军事制度落后B. 政治腐败C. 武器装备落后D. 统帅无能【答案】A【解析】【详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的信息综合说明军事制度落后是导致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政治腐败的问题,B错误;武器装备落后在材料中也没有提及,C错误;统帅无能只是材料中清政府失败的一个方面信息,D错误。16.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战争”是A. 中英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