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004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第110课。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A. 强化君主专制权力B.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C. 推动国家走向统一D. 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答案】B【解析】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说明周王朝的文化通过分封制传播到诸侯国,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项正确;周朝时期政治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A表述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文化认同,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

3、据史记记载:商代自中丁以后,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同时也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这从侧面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B. 商朝王位继承未形成固定制度C. 商代注重对嫡长子才德的培养D. 嫡长子继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根据“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可知,商代自中丁以来存在废长立幼,王位继承混乱的现象。它表明这时期关于王位继承问题,并没有严格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在这时并没有完全得到确立和执行,从侧面反映出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A正确,BCD错误。3.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

4、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 贵族生活腐化B. 社会等级森严C. 音乐发展迅速D. 血缘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B项符合题意要求;A项与题意差距较大,可排除;C属于材料信息的误读;D属于宗法制特点,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特点。4.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

5、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宗法分封制D. 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可知,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的制度,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皇帝制度产生了皇帝这一新名号,这一制度体现了对最高政治权力的崇拜,也符合材料中野心家的最高目标的表述,故选D;将担任郡县长官和三公九卿说成是野心家的最高目标,不妥当,故排除A和B;宗法制在秦以前就已经出现,故排除D。点睛: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结合皇帝制度进行思考。5. 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

6、,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说明秦国A. 县制从边疆推广到内地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答案】C【解析】“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表明秦国实行县制,中央任命令、丞,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县制从边疆推广到内地”,排除A;B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国设立县,没有设立郡的信息,D错误。6. 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 加强君主专权B. 完善中央官制

7、C. 决策更加科学D. 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A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目的和作用,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的解读,结合三省六部制的目的解答即可。7. 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A. 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B. 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C. 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D. 监察官

8、选任重视德行【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8. 唐初进士科只考时务策,后来先考帖经(熟读经史),再考杂文(文字写作)对策。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更是以“诗赋取士”。由此分析,进士科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品质C.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答案】C【解析】从强调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内容不断的变化,由以经典为主转向以现实解决方案为主,再到“诗赋取士”,科举考试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知识分子,有利于带动社会成员学习文化知识C正确;科举考试成绩好不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官

9、吏,排除A;科举考试成绩不能体现道德品质优劣,排除B;科举考试面向全国,包括世家子弟,D错误。9.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此如现在英国在香港,过去在印度,都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A.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 元朝的行省制度C. 明朝的内阁制度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异族征服了我们”可知是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统治中国,AC两项唐、明朝都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排除;根据材料“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可知是元朝

10、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的行省制度,B项正确;D项清朝的军机处是中央管制,没有涉及地方管理,排除。所以选B10.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A. 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D.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主要是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故选;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大臣组成,并非地位极低,故排除A;D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

11、专制的措施,准确解读材料“进门时掀帘的任务”说明机密性,该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中国和希腊的制度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由此可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故A项正确;

12、制度差异根源于经济,不是地理环境,故B项错误;中西制度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但不能说完全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C项错误;政治制度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D项与材料主旨相悖,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抓住关键信息“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准确解读即可。12. 法国学者费奈隆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道:“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所有的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B. 演说辩论缩短了决策时间降低了决策失误C. 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浮华形式误导D. 专业人士管理国家促进了雅典文明的

13、辉煌【答案】C【解析】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说明2雅典的民主政治并没有一定的法律限制,属于浮夸的民主形式,故C项正确;只有公民有 国家大事决策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辩论时间信息,故B项错误;促进了雅典文明的辉煌是雅典的民主形式,故D项错误。13. 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这些规定A. 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B. 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C. 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 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

14、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 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是降低了工作效率,反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规范公民参政,并不能说明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违背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14.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道路上行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个人财产不受保护B. 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 法律制度并不健全D. 注重维护公众利益【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河流两岸的土地虽是个

15、人所有,但由于涉及到公众利益,而规定允许在必要时期道路让公众使用,这体现了公共利益为先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所有权人提供义务的前提是“道路未修复前”,虽然在一定程度损害了个人利益,但不等于说个人财产不受保护,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奴隶主利益的保护,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规定的详细,不能说明法律制度不健全,C项错误。15. 古罗马法规定合法婚姻的成立须满足:双方是罗马市民,男性已达适婚年龄,女性具有结婚自然能力,且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罗马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A. 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B. 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 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D. 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双方是罗马市民,男性已达适婚年龄,女性具有结婚自然能力,且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限制市民的婚姻自由,故C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及“双方父母的同意”,但是不能据此就推断罗马法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故A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罗马法限制了市民的婚姻自由,材料没有体现“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故B错误;根据“双方是罗马市民”,可知并非“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排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