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791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 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A. 法律至上B. 人民主权C. 公民意识D. 权力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体现公民权利平等,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A。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体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2、故B项正确。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权力制约,且与信息“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等不符,排除D。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

3、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3.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 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 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说明权力是分散

4、的是未能形成中央集权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家国同构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权力分散而非等级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分”享着一部分权力即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的意思。4. 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缺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A. 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B.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C. 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D. 宋代君主专制强化【答案

5、】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和君主权力的加强,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君权加强而非中央集权加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藩镇割据削弱的是唐末的中央权力而非唐末的皇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5. 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A. 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B. 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 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

6、基础【答案】B【解析】北宋增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是通过分化事权来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故答案为B项。AC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三司使的设立不是针对地方的措施,排除D项。6.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 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B. 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C. 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 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主要是依靠习惯法审判,习惯法被贵族所垄断,是贵族欺压平民的工具;十二铜表法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

7、的利益;故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设问强调“平民的胜利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平民没有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设问强调“平民的胜利不符”,排除。7.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C.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时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故可判断A项说法错误,排除。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的说法错误,内阁制是皇权专制之下的产物,排除B。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六部也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的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需要学生熟悉掌握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8.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砍伐:“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 发动金田起义C. 定都天京D. 提出资政新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能

9、够证明这一观点,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9.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A. 雅典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B. 雅典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D. 消除了公民内部等级差异【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不能享有参政权利,A错误;雅典民主改革后规定,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B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城邦事务,C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不可能消除等级差异,D错误。10

10、.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 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 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之前,仅有”、“五四运动之后,多达四百种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

11、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题干内容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11.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A. 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B. 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C. 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D.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答案】A【解析】罗马法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因此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故答案为A项。BD项与罗马法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12. 两百多年以

12、来,美国1787年宪法历经风雨,如两次世界大战、各种经济危机、种族矛盾以及地域发展问题,但是美国却总是能够从宪法中找寻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攻坚克难。这主要说明美国宪法A. 属于典型的柔性宪法B. 具有前瞻性和持久性C. 已成为宪法中的圣经D. 内容全面且操作性强【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1787年宪法尽管历经风雨但仍然能够长存并且能够解决许多问题,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前瞻性和持久性,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体现出柔性宪法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宪法的内容及操作性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3. 1848

13、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 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B. 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C. 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D. 议会政治已形同虚【答案】A【解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进行了几十年的反复斗争,材料反映的路易波拿巴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将共和制改为帝制,说明当时的法国民主化进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14.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

14、,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 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 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 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既有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地方也有一定的自治权力,这就具有联邦主义性质,所以答案选C,排除D。普鲁士通过三次的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结束了分裂的局面,排除A;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力,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所以排除B。15. 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其原因是A. 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颁布B. 法典赋予平民一定

15、利益C. 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D. 法典给予家长绝对权力【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然有各种弊端,但是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故C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不是平民胜利的原因,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十二铜表法并没有赋予平民多少权力,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未涉及家长权力,故D项错误。16.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17.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