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753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1、 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A. B.C.D.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2、 B家国一体观念突出C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周王对地方的控制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其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

3、本用意是( )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5.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

4、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7.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5、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9.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该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臣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0.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时间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B.自然经济开始

6、瓦解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人近代的最初一步。”这里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 1851年英国维

7、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使清政府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

8、资本输出为主15.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 )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C.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D.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16.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17.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于( )A.英国和日本B.美国和法国C.俄国

9、和德国D.俄国和英国1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19.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

10、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0.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1.“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

11、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23.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

12、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2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25.八路军总部在一道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

13、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根据这一命令所开展的军事行动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26.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7.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

14、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2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29.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这个方案没有得到实施,一篇大文成为一片空谈。这是因为( )A.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小生产者经济思想的局限B.太平天国本身不具备实施建设方案的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