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749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中历史《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自主学习】1报刊业走向繁荣(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_万国公报等。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有维新派、革命派和_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_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_等报刊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3)建国后:有_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_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4)改革开放以后,报刊业

2、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建国初,工农生活如_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的新时代。(2)电视:1958年,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普及原因:技术进步,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村村通”工程;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3互联网(1)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介入_,发展迅猛。(2)特点:迅速传递信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_。(3)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

3、变了人们的_,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合作探究】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2、改革开放后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3、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何

4、启示?【课堂训练】1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2“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

5、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3“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CD4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

6、5200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对以上表格反映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报纸业发展缓慢,呈现被其他大众传媒取代的趋势B广播业发展最快,广受观众欢迎C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D互联网集前三者的优势于一身,但费用昂贵,因此发展受到制约5 民国初年,生活在上海的某君能够

7、享受到( )打电话与女友约会 坐小汽车逛街 穿着中山装看电影 喝着咖啡读新华日报A B C D【课后练习】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2、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突然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 电影电视 互联网A. B C D2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依据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作为

8、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精神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32011年是互联网诞生42周年,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现居全球第一。下列有关互联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B互联网是网瘾产生的唯一原因C中国网民数量现居全球第一,说明中国网络普及率也是全球第一D互联网完全取代了纸墨的地位4.“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

9、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 B. C. D. 5.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B电影 C报纸D广播6.有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A 一位革命党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B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C茶馆饭店有人传阅民报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7.互联网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包括(

10、 )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引起了一场学习革命 使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A. B. C. D.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材料二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

11、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材料三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央视春晚的创新说明了什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