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683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河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亭一中20192020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了王位继承直接影响国家政治能否正常运行,西周时期王位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它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故B正确;A与王位继承并无直接关系,排除;C是中国古代王位继承的特点或基本原则,但其不能确定王位如何直接继承,排除;禅

2、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首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联系所学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答。2.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可以得出描述的政治制度,没有涉及到血缘关系,与

3、宗法制无关,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商周时”“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中的“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关于王位的继承制度,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合,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紧扣“商周”“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等信息,再结合宗法制、分封制、王位世袭制、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综合判断即可。3.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

4、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A. 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C. 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D. 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答案】C【解析】【详解】周初周公封康叔于殷墟、封唐叔于夏墟,是为了加强西周统治,他们治国的施政方针、具体制度并非完全相同、照搬周制,而是根据统治的现实需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说明西周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故C正确。“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都是遵循国家顶层政治设计的策略,故A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与史实不符,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的内容,故

5、D错误。4.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意思是对官吏无论是远近都要加强控制。因此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6、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5.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国”与“家”同治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九卿的职责分工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皇帝的“家”事与国家的“政”事不分,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强调九卿职责分工明确,但不能体现彼此牵制,排除;C项,垂直管理是郡

7、县制的特点,排除;D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6.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中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国家形式之进化也。”这里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A. 建立的皇帝制度B. 建立的三公九卿制度C. 加强的思想控制D.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秦始皇”以一政府而统治方数千里之中国“结合所学可知

8、秦朝设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A项,秦始皇建立皇帝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不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B项,三公九卿是为皇帝服务的,是专制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B项排除;C项,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反而加剧社会矛盾,不符合题意,故C项排除。7.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

9、力【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A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8.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 行省制

10、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知,在行省制下,地方有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对比宋朝而言,地方的权力相当大。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没有提及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排除;D项,行省隶属于中书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9.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提升社会

11、文化水平D.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学风气,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选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A选项排除;科举制下选拔的官员道德水平不一定高,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0.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科举制度最能促进社会流

12、动,而能反映科举制度的选项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故C项正确;A是宗法制,排除;B是察举制,排除;D是九品中正制,排除。11.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出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都部者”。这表明当时A. 科举是选官的主要途径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 注重考察监察官员素质D. 监察机构日益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代监察御史的来源主要是科举,但没有表明所有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故排除A项;明代监察御史的出身来源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故排除B项;根

13、据“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知当时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故选C项;根据题意内容无法得出监察机构日益膨胀的结论,故排除D项。12.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

14、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1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

15、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14.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 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B. 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 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D. 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决策机构的有关内容。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内阁始终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张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