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26604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历史一轮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A卷单元综合测评 岳麓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A卷 单元综合测评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山东乳山4月)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A兵广粮足B民以食为天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答案:D2右图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2、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A BC D解析: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老子道家思想,错误;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错误。答案:C3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3、的过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错误。答案:A4(2011山东淄博)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解析:董仲

4、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日食的发生,使汉宣帝认为是天降灾祸,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答案:C5(2011济南高三检测)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种思想自由争鸣,是我国一次宝贵的思想解放潮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使儒学变得更加严谨深刻,给人以一种理性美,思想

5、特点反映在了服饰方面。答案:D6右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云根书院,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倡导“三纲五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C项是民主思想,B项是王阳明的观点,A项是陆九渊的观点。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的作用,理就是“三纲五常”。答案:D7“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解析: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作答本题

6、时要求对宋明理学主张有清晰地把握,同时对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区别能有正确地认识。题干阐述的佛教理论、讲求领悟,自身认识到罪恶,才能放下屠刀,这与王阳明“心”学要求的“致良知”是一致的。答案:C8(2011广东汕头模拟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

7、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答案:A9.(2011南通模拟)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李贽的藏书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答案:A10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

8、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11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将于2011年发射首台超级太空望远镜。回眸历史,我国古代曾制造出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天文仪器,其中元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A制成浑仪 B造出简仪C制成天文望远镜 D发明地动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浑仪出现在元代之前;天文望远镜是近代西方发明的;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元朝

9、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答案:B12(2011广东茂名)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重视实用技术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理论体系完整A BC D解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技术,而缺乏实验科学,同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论语材料二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请

10、回答:(1)“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分)(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4分)(3)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6分)(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4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理解“仁”的含义。再围绕“仁”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条理作答。答案:(1)针对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或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4分)。(2)“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4分)(3)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

11、,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才能天下归心,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6分)(4)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祟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4分)14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

12、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10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4分)解析:第(1)问从表中类别所占比例上看说明分布领域的特点;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上分析原因。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一、二分别为突火枪、指南针,回忆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主要从材料三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8分)(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10分)(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4分)- 4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