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2649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沧州模拟)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2.(2012合肥模拟)2010年,中国政府和高层领导出访希

2、腊、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先后签订了各种贸易、投资协议,并先后派出若干采购团到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采购,可以看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与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地区性冲突的加剧B.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C.西欧经济贸易的发展D.世界的和平进程加快3.右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C.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4.(2012盐城模拟)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

3、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5.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经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二战中修筑柏林墙是为了对付希特勒法西斯 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A.B.C.D.

4、6.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7.(2012唐山模拟)2001年,日本政府借“911”之后的反恐名义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2003年还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并在年底向伊拉克派兵,这是日本首次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外地区派兵,实现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突破。这些主要说明( )A.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B.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日本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国际活动D.日本已成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举

5、足轻重的大国8.二战前,德国一直推崇自己的独特道路不同于英美政治制度的普鲁士式的立宪君主制;二战结束后德国喊出了“从德国历史中出来,进入欧洲历史”的口号。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外因是( )A.德国的统一使普鲁士获得政治优势B.纳粹势力为自己的专制寻找历史依据C.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D.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9.(2012聊城模拟)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欧洲一

6、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有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10.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11.(2012金华模拟)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

7、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D.美中两国间没有共同利益可言12.(2012盐城模拟)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权利法案颁布时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C.十月革命成功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13.(2012惠州模拟)美国总统里根曾发表演说:“如果寻求和平,如果你为寻求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 给里填上国家的话,最可能是( )A.中国和日本B.苏联和东欧C.法

8、国和德国D.美国和英国14.右侧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宣布开始对伊拉克战争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15.(2012衡阳模拟)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

9、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2扬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

10、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新华网(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2分)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3)依据材

11、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并举例说明。(6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6分)17.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

12、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

13、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2)据材料三,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5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

14、识。(5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48年10月”,此时期处于二战后初期,英国及欧洲地位削弱,丘吉尔采取的外交政策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而做出的,故选D项。2.【解析】选C。“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在帮助欧美各国稳定经济的同时,也稳定了我国出口企业的订单,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观点均错误。3.【解析】选D。从时间1952年和漫画的内容看,表明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A正确,排除A。美苏在欧洲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冷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也符合当时1952年的史实,B、C正确,排除B、C。而

15、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应该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4.【解析】选B。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开始以后出现的历史事件,是由苏联发起的,但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的原因,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5.【解析】选B。本题以柏林墙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柏林墙是1961年建造的,不符合史实。柏林墙的修建,是二战后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符合史实。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其彻底完结的标志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说法错误。【变式备选】1991年8月,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与此相符的场景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