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79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海门中学高一第一学期历史学科第一次检测(928)一、选择题(20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家族累世同居”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和亲情的特点,故B正确;世袭制指某种职位或等级的世代相传,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分封制指周王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诸侯,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

2、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家族累世同居合众生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的角度正确理解该信息含义,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 拥有世袭统治权B. 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 尊重上级的权威D. 属下人民归其管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知识点。由材料关键信息“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材料揭示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

3、再根据“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拥有对所在封地的世袭统治权,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土地买卖的问题,排除B;C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其状况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B. 打击贵族势力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天皆为郡县

4、,子弟无尺土之封”说明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说明所有的贵族都没有管理人民和得到封地的权利了,这样就等于说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 废除分封制B. 实行郡县制C. 开创统一格局D. 建立皇帝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

5、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知汤因比主要赞颂了嬴政在统一国家上的贡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建立皇帝制度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政治制度变革,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睛】秦国先后攻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不仅形成了统一的帝国,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5.西汉贾谊在治国策中说:“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他提出这样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A. 皇帝的权力过于强大B. 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C. 丞相的权力过于弱小D. 王国对中央

6、构成威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的郡国并行。根据“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知贾谊认为当时的诸侯国已经威胁到了中央集权,并非是皇帝权力过于强大和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故排除A、B项;丞相权力的大小与贾谊的观点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汉代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之外设立封国,形成郡国并行制度,但随着封国势力的扩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故选D。【点睛】由于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随着血缘关系的削弱和诸侯国势力的扩张,诸侯国往往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所以分封制是不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潮流的。6.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

7、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答案】D【解析】“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特点是中央集权,但没有过分集权,可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权。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郡国并行制出现了王国问题,排除AC;郡县制将地方权利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利高度集中,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排除B;行省制度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加强了中央

8、集权,又给地方适度的权力,故D正确。7.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A. 削弱门下省审议权 B. 减少决策失误C. 完善中央监察制度 D. 集权于中书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可知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而非门下省,排除A;材料主旨是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而非中央监察制度,排除C;材料主旨是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而非集权于中书省,排除D。所以选B8.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

9、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 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 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D. 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A【解析】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内阁职权大小也是取决于皇帝的旨意的,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也正是在强调这一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皇权与宦官的矛盾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六部直属皇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故本题选A。9.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贡士”拜为“郎”,储才待诏,可知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B项正确。世官制是指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排除A。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制,排除C。九品中正制是以家世门第的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排除D。所以选B点睛:关键是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汉郡国每岁贡士”即可知道是察举制。10.“显而易见的是改变

11、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选官制度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省略处应为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与血缘关系有关,故排除。察举制是直下而上,故排除B。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不在中央,故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

12、1.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反映了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 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C. 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农业与家庭纺织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需要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

13、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1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自给自足B. 土地私有C. 铁犁牛耕D. 男耕女织【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都属于早期农业的耕作技术,发展到小农经济时代,耕作技术进步,表现为铁犁牛耕,故C选项正确;自给自足不属于耕作技术,故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故B选项错误;男耕女织属于家庭生产的模式,也不属于耕作技术,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早期农业”和“小农经济”等相关概念,能够区分“耕作技术”、“生产资

14、料”、“生产模式”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四个选项中明显只有铁犁牛耕属于耕作技术和方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翻车的特点,结合图片信息,应该选C。A是曲辕犁,B是耧车,D是筒车,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14.“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

15、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可知是汉代的鼓风冶铁技术,所以答案选A;在冶铁历史上,唐代已经能够对铁件进行打磨、切削,所以排除B;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煤冶铁来提高质量,所以排除C;明清时期则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排除D。15.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 魏晋B. 隋唐C. 宋代D. 清代【答案】D【解析】珐琅彩和粉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的,说明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清代,选择D项符合题意;魏晋、隋唐、宋代时期还没有出现珐琅彩和粉彩瓷器,墓葬中不可能出现珐琅彩和粉彩瓷器,排除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联系古代我国制瓷业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16.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