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738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连接点是A. 禅让制B. 神权统治C. 嫡长子继承制D. 等级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与题干“国”“家”无关,排除A;神权政治由宗教首领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政治统治制度,排除B;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分享政治权力,以保证王权的稳定,体现了“家国一体”,故选C;等级制度

2、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按血缘关系、种族、财产关系、政治地位等将居民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用以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制度,排除D。2.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3、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 秦首创皇帝制度C. 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皇权独尊和至高无上。材料正是其表现,故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秦朝首创皇帝制度,B错误;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属于专制,不是与民共享,C错误;“民皆以金玉为印”可知是秦朝以前不人们可以使用,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提取,材料中“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知答案。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

4、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 频繁更换丞相B. 任用亲信和近臣C. 建立刺史制度D. 颁布“推恩令”【答案】D【解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频繁更换丞相、任用亲信和近臣、建立刺史制度与“所忧者在诸侯”无关,排除AB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汉之所忧者在诸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联系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回答。5.古代王朝为维护统治,往往设置机构或人员加强监察。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部,

5、每部设官员一名让他“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这一官员是A. 御史大夫B. 监御史C. 刺史D. 锦衣卫【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加强监察”“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到处巡视”,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设一名刺史,主管巡察,故C正确;秦朝的巡视监察系统,在中央有御史机关,官员有御史大夫和御史,在地方则有中央派到地方巡视监察的监御史,排除AB;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加强监察”“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到处巡视”,联系所学西汉的监察制度分析解答。6.资治通鉴载:“国

6、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 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D.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筹划全国政务的是皇帝,不是丞相,故A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差失”“驳正”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功能,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C项正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比较美国三权分立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

7、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7.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三司”“枢密院”可知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

8、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中央政治机构设置。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保留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权力相互制衡。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8.下图反映的时期,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行省,反映的是行省制度,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郡国并行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行省而非分封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郡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9、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9.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

10、,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礼仪规范不断完善B. 等级制度趋于森严C. 专制政治走向极端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意思是,汉朝,皇帝为丞相起立相迎;晋朝、六朝以及唐朝,君臣都是坐着的;只有宋朝,皇帝坐着,大臣站着;元明清时期,大臣必须跪见皇帝。丞相地位变化的实质其实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并走向极端,故C项正确;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不是实质问题,而是一个外在的表象,故排除A项;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并没有将皇权与相权间关系的实质问题概括出来,故B项错误;丞相权力逐渐削弱不是实质,只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错误。10.元代行省的设

11、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 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 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元代行省的设置打破原先依据山川形变划分地方行政区划的原则,目的在于通过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打破原有依据有利地理区划而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秩序,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是其作用而非目的,排除;BC两项说法均与行省设

12、置意图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11.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

13、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2.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该制度是指古代雅典的A. 中央集权制B. 君主立宪制C. 直接民主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伯里克利是古希腊伟大的政治家,古希腊的主要政体是直接民主的民主政治,故排除D,选C。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没有采用中央集权制,排除A;古希腊

14、雅典没有采用君主立宪制,排除B。13.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这部成文法是A. 公民法B. 十二铜表法C. 万民法D. 民法大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故B正确;公民法和万民法是按照适用的范围来划分,材料中说明的是成文法,故A和C项错误;民法大全是公元6-7世纪罗马法的汇编,故D项错误。【点睛】罗马法依据形式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依据适用范围可以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14. 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

15、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 )A. 十月革命B. “光荣革命”C. 工业革命D. 二月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目中“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非革命的手段”可知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5.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专制主义色彩B. 军国主义色彩C. 民族主义色彩D. 民主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根据德意志宪法,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俨然一个专制君主,体现了这部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选A。B项说的是喜好军事扩张,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极高的地位;C项说的是德意志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D项说的是民主权利的问题。因此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点睛: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16.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