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71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识记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不结盟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和发展。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重点:欧洲共同体;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课前自主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的优势地位。(2)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各国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1) 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它使之间的矛盾化解。 (2)后来相继建立和(3) 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成。3影响:(1)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开始摆脱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2、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1)奠定基础: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2)美国的帮助: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将拆迁的全部发还。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和。(3)朝鲜战争的刺激:美国和西方国家大量采购物资,为日本商品进入敞开大门。(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投资,重视。提出“”和“”的口号。2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促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1) 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2)要求

3、摆脱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2.形成过程:(1)20世纪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2)196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内容(1)奉行、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人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70年代开始,把反对美苏的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 作为行动纲领。4. 影响:标志着广大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情景激疑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茨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讲是很

4、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戴高乐总统在对记者的谈话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知识归纳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战后西欧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2、进程(1)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工业的发展,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2)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第二年,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

5、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欧洲共同体。组织: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三个组织依然各自存在,有时仍以独立的名义进行活动。经济政策:欧共体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趋势:欧共体朝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4)欧共体的扩大:从1973年至1986年历经三次扩大,成员达到12国。 3影响(1)促进了欧共体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欧共体的扩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力量,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知识点二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情景激疑 二战中日本受到原子弹的杀伤

6、,二战后国家一片寥寂,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他们是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的?日本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日本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什么变化? 知识归纳1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1)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二战后:美国为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1948年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发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矿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2)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

7、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阶段。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也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石化等高新产业。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3)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美国在日本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得到大量“特需”收入。西方国家为扩军备战掀起了采购物资热,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条件(1)经过战后的恢复和调整,日本经

8、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2)1956-1972年间经济高速发展。(3)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影响(1)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2)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使日美关系既有联盟又有摩擦。典例剖析 【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自身和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扶植日本,客观上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下面不是美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 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提出“贸易立国”口

9、号 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 A B C. D知识点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情景激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万隆会议以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依然是国际关系的现实。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新独立国家的决心摆脱大国的控制,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政策,不结盟运动自此形成。知识归纳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赢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还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在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状态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也不愿介入他们之间的斗争,希望保持中立;从50年代

10、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和美苏对峙格局为其形成、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兴起和形成: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标志着其正式形成。(3)内容:支持各国去争取和平,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主要特点:推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5)意义:加速了帝国主

11、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典例剖析 【例2】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巩固测试1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 )A.华约组织的形成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联合国的变化 D.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根本

12、原因是 ( )A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适应美国战略需要C军国主义势力复活D多极化趋热的增强3.二战后,美国对日本从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经被打破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5.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

13、开幕式上致辞说,不结盟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6.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崛起 D美国经济“滞胀”7、阅读下列材料: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请完成:(1)简要概括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指出两极格局期间,两极格局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