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677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潮连街道的卢氏宗祠上的一幅牌匾,与此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 科举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卢氏宗祠”可知与宗法制有关,宗法制强调的是父系血缘关系,故B正确;科举制是隋唐之后的人才选拔制度,故A错误;分封制使西周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礼乐制是西周的等级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宗祠”,结合宗法制相

2、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虞云国先生指出,在南宋初期“主张削兵权的决不仅仅是投降派文臣,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这说明当时A. 文官与武将矛盾已不可调和B. 统治者与文官的利益较一致C. 文官要求掌握兵权的必然性D. 重视防范武将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可知南宋文官注重对武将的防范,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矛盾不可调和,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统治者与文官利益一致,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官要求削弱武将兵权,未体现文官要求掌握兵权,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大小文臣都卷入了削兵权的政治漩涡”,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得出

3、答案。3.南齐书记载:“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材料所体现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坐至公卿”可知官员由门第即可“坐至公卿”,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故C正确;军功爵制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按军功授爵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察举制是汉朝以孝廉为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科举制是隋唐以才学为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由门皆庆坐至公卿”,结合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即可得出答案。4

4、.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执政官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此时代可以看到的情景是A. 外邦移民已可以享有雅典公民权B.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削弱C. 男性民众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督机关,故D正确;雅典公民享有公民权,不包括外邦人,故A错误;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故B错误;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制,不是“男性民众”,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结合课本伯利克里改革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5.公元前5世纪中

5、期,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等内容。该法的颁布A. 是广大奴隶积极抗争的结果B. 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的野蛮性C. 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D. 标志着贵族特权的完全消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十二铜表法”及相关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故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不是奴隶,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故B错误;贵族特权并未“完全”消亡,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十二铜表法”,结合课本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6、,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6.2016年7月13日,英国新任首相特雷莎梅在白金汉宫以“屈膝礼”观见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并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这段材料表明A. 君主“统而不治”的局面被打破B. 内阁逐渐被英国女王所控制C. 国王仍然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D. 英国的首相不再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可知英国首相是在接受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后组建的政府,说明国王仍然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C正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错误;内阁只是接受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故B错误;英国首相名义上对

7、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是“在接受其任命后组建新政府”,结合英国内阁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7.2018年11月7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中斯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要求辞职,并立即生效。该材料表明A. 美国总统在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B. 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再受到限制C. 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了破坏D. 美国总统的行为严重违反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美国司法部长应美国总统的要求辞职”和相关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所以总统要求司法部长辞职是行使了其宪法赋予的职权,故A正确;美国总统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其三权分立的原则并未被破坏,故B

8、C错误;总统要求司法部长辞职是其职权,并未违反宪法,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美国司法部长应美国总统的要求辞职”,结合美国总统的职权即可得出答案。8.19世纪晚期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下列不属于“传统权力精英”巩固“自身政治优势地位”表现的是A. 皇帝大权独搅B. 德意志帝国议会具有立法权C. 宰相由皇帝任命D. 联邦议会议员由各邦君主任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考查的是“不属于传统权力精英巩固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不是“传统权力精英”,故选B;皇

9、帝、宰相、联邦议会会员都是传统权力精英,与材料要求不符,故ACD错误。9.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A. 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B. 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C. 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D. 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可知法国共和体制确立艰难,故C正确;法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A错误;民主化进程并未被打断,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共和体制确立艰难,并未反映封建残余势力强大,故D错误。【点睛】本

10、题解体的关键是“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结合法国共和体制确立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10.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反映了A. 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迈进B.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C. 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D. 近代中国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处理同世界其他国家间的关系,建立了专管外交事务的机构,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故B错误;专管外交的机构不

11、能说明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外交走向独立自主,故D错误。11.近日,甲午海战中战沉的战舰“经远号”被考古队发现,这是甲午海战遗迹考古的又一成果。这场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下列哪项描述是在此战之后发生的A. 九龙司地区成为殖民地B. 外国可以在华投资设厂C.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D. 上海等地成为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再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B正确;九龙司成为殖民地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故A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6年天津条约,故C错误;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1842年南京条约,故D错误。

12、12.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不被社会舆论认可。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20年代后,各省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这说明A. 政治民主化取得了一定进展B. 外来文化决定本土社会发展C. 妇女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男女已完全实现政治的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女子参政不被社会舆论认可,20年代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说明政治民主化取得一定进展,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女子参政权,B项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妇女参政权获得承认,未体现其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错误;D项“完全”说法绝对,故D错误。13.据统计,1933年在闽西革命根据

13、地上杭县才溪镇,上才溪男青年共544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485人,下才溪男青年共756名,参加红军的有526人。材料反映了A. 下才溪青年的人数要多于上才溪B. 闽西民众革命热情比其他地区高C. 才溪地区青年的革命积极性高涨D. 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上才溪男青年共544名,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485人,下才溪男青年共756名,参加红军的有526人”说明才溪镇青年参加红军人数非常多,积极性很高,故C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男青年数量,不是总人数,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其他地区的参军人数,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女青年,不能得出“共产党主要招收男青年加入红军”的结论,故

14、D错误。14.当出现“昨天的同盟者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被看成了同盟者”这一情况后,中国共产党开始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 创立国民革命军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进行战略大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被看成了同盟者”可知指的是1927年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的屠杀,叛变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A正确;创立国民革命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错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故C错误;进行战略大转移是19

15、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故D错误。15.1942年,罗斯福认为中国“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5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据材料可知A. 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了日军攻势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可知罗斯福强调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错误;材料未提到正面战场,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的意义,未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错误。16.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社干部由选举产生,最高薪金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受群众监督,以及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等。这说明巴黎公社A. 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B. 立法权和行政权互相制衡C.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D. 体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