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652466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学案-专题四-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孙中山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运用史料实证掌握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其思想。4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比较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理解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2提出(1)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

2、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3内容内涵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把反对清王朝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求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4.意义(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

3、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2)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3)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2)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3新发展(1)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

4、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4意义(1)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易错提醒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不可合而为一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侧重于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有民族独立的含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侧重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体现了民主诉求。2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5、。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图解识记孙中山三民主义图解识记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图解识记为什么说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教材P65)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家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推动和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深切体现出孙中山胸怀国家,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革命探索精神。学习思考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

6、,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材P67)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民权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及“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探究主题一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史料一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清政府,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探究点一: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提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消灭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史料二(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

7、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国民党一大宣言探究点二:史料二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史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三民主义探究点三: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 史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相比有何主要变化?结合史料

8、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提示:最初主张:平均地权。变化:增加“节制资本”。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

9、进程。探究主题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史料一(一)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探究点一: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提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史料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探究点二:据

10、史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何本质不同?提示:新三民主义仍实行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纲领中“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有本质不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1)异:性质: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属于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革命前途:新三民主义在政治上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是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国家。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规定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建。自我测评(教材P

11、67)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思路点拨: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一一对应,并分别指出其具体含义。答案提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思路点拨:抓住“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这一要求进行思考,先答出其提出三民主义,再分析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2、从而说明其思想是不断进步的,其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答案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团体纷纷涌现,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5年8月,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后来,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67)阅读以上材料,谈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思路点拨:从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其提出三民主义进行革命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答案提示

13、: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社会革命。它集中反映了孙中山作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而进行的理论思考。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题组1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在孙中山的思想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有()A“创立民国”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C“平均地权”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解析: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平均地权,故C项正确。“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属于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答案:C2在孙中山早年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属于民族主义内容的是()A创立民国B平均地权

14、C节制资本D驱除鞑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主义的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选D项。答案:D3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明确解释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涵是()A实现民族独立B联俄联共C推翻专制统治D平分地主土地解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某学者在论证三民主义是极高明的政治艺术时,引用了福柯的观点:“愚蠢的暴君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真正的政治家则用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绝望的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该学者意在说明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是()A缩

15、小贫富的差距B以救亡图存为核心C着力于思想教化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三民主义对思想的影响,并不是指其缩小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核心,不是救亡图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真正的政治家则用自己的思想锁链更有力地束缚他们。绝望的时间能够销蚀钢铁的镣铐,但却无力破坏思想的习惯性结合”得出三民主义的高明之处在于其对人民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无体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C题组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5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满洲贵族D反对民族压迫解析: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