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463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阆中市老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石器锄耕C. 耒耕耜耕D. 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春秋战国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D正确;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和耒耕耜耕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结合所学,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

2、 重农抑商观念占主导D.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风气前后的“善恶”变化,故A错误。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适用于士人阶层,材料中未体现,故B错误。“壮者服贾,老者归田”指一些人年轻的时候出去经商,等老了还是要回来种田。因为重本抑末的观念,重视农业,年老后就不会再去经商,怕被人轻视,并且害怕留不下什么产业给子孙,当时最重要的产业还是土地。故正确。商品经济繁荣是“壮者服贾”的原因,却不能说明为何“老者归田”,故错误。3.中国古代耕犁已相当完善的标志是A. 耦犁出现B. 犁壁出现C. 耧车出现D. 曲辕犁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3、的准确记忆。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是中国步犁成熟的标志,排除A,D符合题意;B不是耕犁,排除;C是播种工具,排除。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曲辕犁4.有书记载:“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这样,一天内可播种667公亩。”材料中提到的“条播机”最早出现于A. 春秋战国B. 秦代C. 汉代D. 唐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牛拉三个犁铧”、“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等信息可知该播种工具是耧车,它是汉代赵过发明的,C项正确。材料中的播种工具是汉代的耧车,与春秋战国、秦代不符,排除AB。唐代迟于汉代,与设问要求“条

4、播机最早出现于”不符,排除D。5.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市坊制度开始瓦解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仁”“义”“德”“信”体现出商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正确;“店铺都有明显招牌商标”“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说明商家注重商业信用的宣传,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市坊制度开始瓦解,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错误,选择D项正确。6.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

5、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 发昌机器厂B. 继昌隆缫丝厂C. 轮船招商局D. 江南制造局【答案】A【解析】【详解】发昌机器厂是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符合第三种途径,故选A;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小地主、华侨投资兴办的近代工业,符合第二种途径,排除B;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局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符合第一种途径,排除CD。【点睛】结合大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联系所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知识分析解答

6、。7.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程。”材料中的“第二步”应该是A. 创办军事工业B. 创办民用工业C.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D.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中“防卫现代化”即军事近代化,这是第一步,“弥散效应”即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二步即经济近代化,创办民用企业,第三步是文化近代

7、化,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第四步创办新式海军,注重海防。因此第二步应为创办民用工业,故答案为B项。A项应为第一步,C项应为第三步,D项属于洋务运动后期的内容,排除ACD项。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内部形成洋务派的情况下开展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就洋务运动的内容来看,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洋务运动对我国早期近代化起过推动作用,在

8、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8.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A. 工业不平衡格局得到改变B. 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C. 战争使民族工业布局调整D. 日本在沦陷区“以战养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四川、湖南、陕西等地大量设厂,说明抗日战争影响工业布局,故C正确;旧中国时期工业不平衡格局没有

9、得到改变,故A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抗日战争影响了国民政府的工业布局,而不是说明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政策,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出发,从工业布局的角度理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官僚资本的挤压B.

10、 美国经济大力渗透C. 封建官府的排挤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答案】A【解析】【详解】八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僚资本趁机加紧经济掠夺,民族工业处境艰难,故“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故A正确;美国经济侵略,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国民党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单纯的“封建官府”,故C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的经营能力并不属于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A。10.京师同文馆创办时,课程设置英、法、俄、汉文,同治六年增设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由此可见,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外交人才科技人才财经人才A. B. C. D. 【答案】A【解

11、析】【详解】京师同文馆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堂,主要是培养洋务人才,“课程设置英、法、俄”“万国公法”说明致力于翻译和外交人才,“医学生理、天文、物理”说明培养的是科技人才,材料中不能说明财经人才信息,排除,其他三项均符合题意。选择A项正确。【点睛】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欣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美国传授士丁韪良总管校务近三十年。11.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

12、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80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B. 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C. 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D. 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改制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仍然以公有制为主体,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产品牌质量问题且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全球化冲击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12.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步骤的表述,正确的是A. 设立沿

13、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B. 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C.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内地设立沿海开放城市D. 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答案】D【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90年代后,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D。13.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故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故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C,排除ABD。14.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 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 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

15、状态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内容可知,1992年与1978年、194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呈增长态势,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不能说明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也不能说明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故AC两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5.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一一南通市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南通市城区人均GDP仅为408元,1986年超过千元(105元)。材料表明80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 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