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420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 公元前17世纪初B. 公元前17世纪末C. 公元前18世纪初D. 公元前18世纪末【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现行的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且公元前的年份数字越大表明时间越早。由题干“公元前1792年”,应该属于公元前18世纪初,故C项正确。2. 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2、A. 汉穆拉比法典B. 荷马史诗C. 十二铜表法D. 玛雅文化【答案】A【解析】汉穆拉比法典是西亚地区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属于古代东方文明,故A正确;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不是东方文明,故B错误;十二铜表法属于古罗马,故C错误;玛雅文化属于美洲,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东方”这一地理范围,再熟练掌握汉穆拉比法典、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玛雅文化的不同史实,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A. 古埃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古

3、希腊文明D. 两河流域文明【答案】D【解析】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居民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而且创制了世界上较早的楔形文字,制订了乌尔纳姆法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生产劳动之余,两河流域居民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故选D。【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分散的文明之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华东师大版)。4. 海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在某史诗的注释中写道:“它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叙事诗,是一部关于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吉尔伽美什的赞歌。”“它”最早由什么文字写成A. 象形文字B. 楔形文字C. 字母文字D. 甲骨文【

4、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字,均与题目中“苏美尔人”生活的区域不符,故排除。5. 2015年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的区域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题目中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A、B、C、D四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故本题应选A项。6. 威尔杜兰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时

5、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在“这里”能找到的文明遗迹是A. B. C. D. 【答案】B【解析】A是中国的长城,不属于西亚,故A错误;B反映了西亚地区古巴比伦国汉穆拉比法典,符合“西亚的谷仓”,故B正确;C属于印度佛教造像,不属于西亚,故C错误;D是埃及金字塔,属于非洲,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西亚的谷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城、古巴比伦国、印度佛教造像、埃及金字塔等史实出发,即可进行正确判断。7. 某一古代法典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这一规定出自于A. 十

6、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汉穆拉比法典D. 周公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反映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同态复仇原则,属于古巴比伦国汉穆拉比法典,故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公民法是罗马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周公礼乐制度属于西周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同态复仇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8. “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

7、来,给我们以生命。正义的建立者,我打开心灵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人们拿出谷物和祭品,在向一切神灵礼拜着”最早记录以上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 甲骨文B. 象形文字C. 楔形文字D. 玛雅文字【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尼罗河”可知是埃及。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汉字,A项排除;古代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字是楔形文字,C项排除;玛雅文字是古代南美洲人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D项排除。故选B。9. “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 封建制度B. 种姓制度C. 门阀制度D. 奴隶制度

8、【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反映了严格的血缘等级制度。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种姓制度是在印度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表现为内婚制群体,即种姓,符合题意,故B正确;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奴隶制度指奴隶主占有和剥削奴隶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学生应该结合所

9、学知识从种姓制度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 公元纪年元年,是以哪位人物的诞辰为标志的A. 悉达多B. 耶稣C. 穆罕默德D. 孔子【答案】B【解析】公元纪年元年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故B正确;悉达多属于佛教,不是基督教,故A错误;穆罕默德属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故C错误;孔子属于儒家创始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公元纪年元年”,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耶稣基督、佛教悉达多、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儒家孔子的相关内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1. 下列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变迁表格中,“丙时代”对应的是A. 古典时代B. 王政时

10、代C. 共和时代D. 帝国时代【答案】D【解析】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故“丙时代”对应的是帝国时代,故D正确;古典时代,属于古希腊,不是罗马,故A错误;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对应甲时代,故B错误;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对应乙时代,故C错误。故选D。 12.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A. 自由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11、B. 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C.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D. 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答案】B【解析】材料“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反映了罗马万民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故而能够兼收并蓄,与其它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故B正确;工商业经济具有经济的竞争性,不符合“有秩序地和睦共处”,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不是万民法,故C错误;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也不符合“宽容开放兼收并蓄”,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万民法的适用性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2、进行正确判断。13.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十二铜表法A. 很残酷但按律量刑B. 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C. 极力保护私有财产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答案】C【解析】材料“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反映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律残酷性和按律量刑的问题,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不是保护罗马“人民”利益,而是保护公民利益,根本上是保护奴隶主利益,材料也未涉及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法律注重良好道德的培养,故D错误。故选C。点睛:

13、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私有财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 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C. 罗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 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法保护私

14、有财产,并未揭露和批判私有制的罪恶,故C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法的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罗马法相关知识,学生应该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内容特点、性质作用、历史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再以逆向思维排除。15. 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A. 宗教B. 法律C. 经济D. 文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罗马解散以后,沟通东西方的文化,因为罗马的主要思想是希腊文化,它在存续期间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

15、,文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文化16. 以下罗马疆域变化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第幅图分别为公元前27年至395年的罗马帝国、4761453年的东罗马帝国、395476年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故本题应选C项。17. 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 犹太教B. 佛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了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犹太教产生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不符合图片信息,故A错误;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不符合图片信息,故B错误;基督教也产生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不符合图片信息,故C错误;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地图信息,找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伊斯兰教发源地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