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4127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历程D. 我国邮票的发展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早期农业生产活动。左图反映的是骨耜这一农具,右图反映的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题干材料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从人力耕种到畜力耕种的变化,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农耕方式的变化,没有体现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变化,故A选项错误;左图是骨耜,右图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与冶铁历程无关,故C选项错误;材

2、料内容没有体现邮票的发展变化,与邮票无关,故D选项错误。2.中国古代“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 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C. 土地兼并的长期盛行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描述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盛行的现象。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

3、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故A选项正确;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不是土地兼并得根本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而与土地兼并的长期盛行无关,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与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无关,故D选项错误。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B. 制瓷C. 耕种D. 冶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所以选D。4.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4、)A. 实行抑商政策B. 赋税的数额相当高C. 允许盐铁私营D. 对“市”严格管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时候,实行盐铁专营政策,不允许盐铁的私营。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征收较高的税收,对市也进行严格的管理。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代商业的发展5.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B. 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C. 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D. 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

5、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成就最高的手工业品是青铜器;唐宋时期瓷器成就高;明清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铸造业、瓷器业、棉纺织业。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阻挠,故B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

6、国家的不断侵入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只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形式,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是外部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7.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途径是新航路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以

7、及两次工业革命,这一过程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获得利润并非重要影响,对西欧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A错误;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属于殖民扩张时期的影响,C错误;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灾难,故B项错误。8.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重要方式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黄金提供动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

8、知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故选D项;寻找黄金和传播基督教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A项说法有误,故排除;殖民扩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黄金,而不是为了输出黄金,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9.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B.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C. 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D.

9、 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加剧了全球的贫富差距,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未摆脱贫困,故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由材料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工厂大量兴建,煤炭成为其主要能源,排出的废水等造成环境污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可知,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为了掠夺原材料和扩大市场,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而文

10、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纯金的潮流”,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10.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1870年以后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这一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石油的需求增加有关,故选B;A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不可以作为主要原因,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

11、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1.对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中的“近代”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由私人投资兴办B.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C.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D.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企业的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机器生产,这是近代企业与过去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最大区别,即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资本主义主要是手工工场的经济形式,也有私人投资,并且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有些是官办的,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的创办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商企业的刺激,但这不是对洋务企业的“近

12、代”的正确理解,故C选项错误;近代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机器生产,与什么时期产生和发展不是主要的特征,故D选项错误。12.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A. 发展民族工商业B.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 弥补国家财政亏空D.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早期的军事工业出现了资金运输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才创办民用工业,打出求富的口号,因此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不是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而是为军事工业服务,故A选项错误;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不是直接目

13、的,而是客观效果,故B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运输方面的困难,不是为了充实国库,故C选项错误。1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B. 东西方的借鉴学习C. 正常的文化交流D. 宗教思想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航路开辟后”,联系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正是经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把亚非拉的落后国家卷进世界体系中,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所以A项符合题意;东西方的借鉴学习、正常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传播有利于推动人类历史的统

14、一,但不符合“新航路开辟后”,故排除B、C、D。1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指的是欧洲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及其前后,欧洲人在这个时期,开辟新航路,打破世界各地区隔绝的状态,正确;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部分大规模的扩张和殖民,因此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

15、-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圆学说,故错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规模传播是在工业革命后,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15.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殖民扩展的需要B. 世界市场的形成C. 中西交流的加强D. 工业革命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世纪末工业革命需求开拓原料产地,因此这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故D选项正确;殖民扩张最终的目的也是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材料,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自然资源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开拓市场和原料,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世界市场还没有形成,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二次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