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407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 拱卫王室统治C.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 扩大统治范围【答案】B【解析】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故答案选B。AC涉及的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势力范围,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出D。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兄终弟及的传

2、统C. 任人唯才的要求D.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答案】D【解析】“以嫡立”就是以嫡长子立的意思,这遵循的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财产继承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而非兄终弟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任人唯才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以嫡立”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3.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 浓厚的宗族色彩B. 强烈的等级意识C. 浓重的神权色彩D. 发达的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

3、所学知识可知,在礼乐制度之下,“尊尊”是指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体现了强烈的等级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族观念,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浓重的神权色彩,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的礼乐制度,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D。4.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

4、天子与诸侯是主从关系,但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没有形成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正确;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不符合分封制,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政治与血缘相结合,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A.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 皇权的至高无上C.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 疆域规模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郡县制下郡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地方官吏对应A项中的

5、“地方长官”,故A符合题意;皇权的至高无上是君主专制的象征,与是官僚政治还是贵族政治无关,故B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三公九卿是中央政治制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疆域的扩大与政治的变迁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B. 嬴政自称始皇帝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 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目材料“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虽然灭亡,但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却流传下来,为后世所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深

6、远,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统一度量衡”属于经济方面的表现,和题目材料中的“政治”不吻合,故A错误;“嬴政自称始皇帝”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对后世的影响有限,故B错误;“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不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解题关键是理解秦朝留下“不灭”的主要是什么。7.唐朝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A. 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B. 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C. 唐朝后

7、期中央集权削弱D. 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给出唐朝前期和唐朝后期的死刑案件的审判方式。可以看出唐朝前期中央对此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唐朝后期权力明显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满足唐朝后期的行为;B选项没有反映出实质;D选项没有体现唐朝前期的特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死刑制度【名师点睛】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

8、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 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C.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D. 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人数的增加,导致其权力逐渐缩小,对皇权的制约减弱,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而非民主

9、政治的不断发展,排除;B项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只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丞相人数的增加是中央官制的调整,与对地方控制加强无关,排除。9. 在唐代,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所)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B. 君权相权相互制约C. 皇权的不断加强D. 相权的分割牵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宰相当然没有掌控决策权,不能选A,“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

10、法律“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所)开会议决足以证明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相权对皇权的制约”,而不是CD的两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君权相权的相互制约10.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A. 科举制B. 监察制C. 征辟制D. 九品正中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以学识为依据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科举制的特点,故A项正确;监察制不属于选官制

11、度,故B项错误;征辟制不是以学识和考试为依据,故C项错误;九品正中制以门第为依据选官,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特点入手,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同时,注意区分其它选官制度的不同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1.“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答案】D【解析】明太祖以宰相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 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

12、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D项正确;其他皇帝均没有革除中书省,故A、B和C项均错误。1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B.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意思是: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

13、官员攻击的对象。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A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内阁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排除;综上可知,内阁的设置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故选B。13.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 由来B. 职能C. 特点D. 性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军事机密办公室”与军机处最初是处理西北军务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军机处职能是长传下达,跪受笔录,故B项错误;军机处特点是“机构简单、

14、办事效率高和决策封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办事机构,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14.“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B. 轮番而治C. 人民主权D. 独立自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主旨即体现城邦的独立自治,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小国寡民、轮番而治、人民主权,

15、排除A、B、C。15.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A.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B. 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C. 设立“五百人会议”D. 向公民发放津贴【答案】A【解析】【详解】“黄金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指民主的广泛性,伯利克里规定: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这体现了公民参政范围的扩大,故选A;BCD均是实现民主的具体措施,不全面,排除。16.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可得出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C正确。把权力关进了笼子表述的应该是近代三权分立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