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401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革新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2.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中枢决策程序失当 C内朝官员位高权重 D宰相权力遭到侵夺3.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

2、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A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落C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 D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 4.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明太祖实录中却无洪武十七年铸造铁牌的记录。万历十二年,御史谭希思上奏疏,奏请万历皇帝杜绝宦官干政,仿照祖宗故事恢复铁牌。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史是正史,记载的内容应该最为可信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比明史更为可信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先秦时期的布币形

3、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6.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时期内容出处北魏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魏书食货志隋朝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食货志唐朝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 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

4、龟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7.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8.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 区域之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 D. 商

5、品交换突破狭隘区域市场9.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 A君主地位的特殊性 B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C变革旧制的迫切性 D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10.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 A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科技 B为国家政权的统治服务 C得益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有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11. 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议

6、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C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12.明后期,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长期在小生产者阶层中讲学,从者云起。他曾经提出“明哲保身论”,“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这种思想 A从人文角度开启近代启蒙思想 B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消极避世观 C因弘扬了个性而迅速成为主流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理想和诉求13.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既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

7、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图1)、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图2)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图1 图2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14.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A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C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15.古希腊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他们共同生活在城市中,因此,他们只能算是“城里人”,而非

8、像中国古代那样的“族里人”。这反映出当时两国A从唯物史观看所处时代不同 B政治统治目标有着明显区别C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 D都存在区域内权力独立现象16.古希腊城邦强制男子当兵、禁止男子不婚。此外,城邦的战争决策等诸多大事经常由神谕来决定。敬神乃城邦铁律。这说明古希腊的特点是A城邦至上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D广场政治17.“我理解这一名词(共和制)不仅是指一种贵族制或者一种民主制,而是一般地一切被公意、也就是被法律所指导的政府。政府要称其为合法的,就绝不能与主权者混为一谈,而只能是主权的执行人;这样,君主制本身也还是共和制。”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共和制遵循“主权在民” 共和制政体中唯一的

9、样态要注重共和的精神与实质 权力在法律之下分立制衡A B C D18.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A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 B法律条文具体明晰C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繁琐且不具操作性19.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传唤者若无正当理由必须到庭,如因生病或年迈行动不便,法庭可为当事人提供车辆,但这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愿意。这说明罗马法A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B推动帝国经济繁荣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D注重保证程序公正20.1708年,英国议会提出的议案因安妮女王的否决而遭扼杀。就在同年,由于议会强硬派的坚持,女王被迫承认辉格党的胜利,不得不同意辉格党人组阁。这反映出英国A

10、内阁专横现象较突出 B实现国王虚位的目标C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D责任制内阁制的确立21.1776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于北美殖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 A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 B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 C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 D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 22. 有学者指出,法国通过的1875年宪法实际上称不上一部宪法,既没有确定原则的前言,也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宪法实施经验的缺乏 B各派政治力量的妥协C民主政治氛围不浓厚 D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23.西

11、班牙重商主义者马斯塔利兹指出:“这些贵金属并没有留在西班牙,而是转到它的更勤劳的邻人手里,使得他们致富,同时也成为西班牙人破产的原因。”材料说明西班牙 A殖民据点遭到破坏 B遭到西欧海盗的沉重打击C商品生产较为落后 D工业发展受制于价格革命24.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诠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A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B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C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5.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叙述到:“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

12、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 ,一本是维萨留斯所署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和科学领域A开始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B推动大众思想解放的诉求C冲破封建神学束缚的愿望D否定宗教重视科学的风气26.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A.“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 B.“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C.“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 D.“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27.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 A. 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 追求自由,呼唤正义C. 理性至上,人非工具 D. 开明专制,否定宗教28.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