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396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这反映了A.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 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 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 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答案】D【解析】材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见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

2、;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扩大行政机构(总统)的职能,此时的最高法院对总统权力进行制约,正说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得到维护,从而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故ABC错误。2.19221923年间,在苏俄,私商控制了整个零售贸易的30%多。在莫斯科,1922年零售贸易的83%掌握在私商手中,7%由国营商业控制,合作社商业控制10%。这主要是由于A. 国家消费品生产增加B. 自由贸易获得合法化C. 工业经济已全面恢复D. 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规定自由贸易合法化,使得私商的零售贸易增长,故B正确。材料反映了1922-1923年苏俄私商控制的零售贸易的增

3、长,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而不是国家消费品生产的增加,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在1922-1923年苏俄私商控制的零售贸易的增长,工业经济恢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是自由贸易合法化,故排除C项。依据题干材料,没有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3.被誉为“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成员国虽然在经济方面差距很大,却承诺在15年内逐渐取消各种关税和贸易壁垒,实行零关税。该组织是A. 欧洲联盟B. 世界贸易组织C. 亚太经合组织D. 北美自由贸易区【答案】D【解析】欧洲联盟不是南北经济合作的组织,故A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性贸易组织,也不是南北经济合作的组织,故B错

4、误;亚太经合组织没有承诺在15年内逐渐取消各种关税和贸易壁垒,实行零关税,故C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南北经济合作典范,且符合材料信息,故D正确。故选D。4.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 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B. 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 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D. 美国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1975年苏联电力、原油、钢等材料均大幅度超过美国,并且国民生产总值大规模上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勃列日涅夫于1964-1982年

5、在位,其在位期间苏联改革的重点在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因此当时苏联的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这也是使得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但是这是外部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才在美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5.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A. 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B. 苏联利用国

6、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C. 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D. 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苏联购买世界的机器来发展自身,体现出苏联工业化化建设的成效,也体现出苏联利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来补充设备,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的意识形态对抗依然存在,苏联依旧被封锁;C选项错误,这种输出方式是商品输出;D选项错误,美苏两国并没有合作。6.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的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

7、。作者旨在说明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其国际货币地位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答案】B【解析】根据“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看出,作者旨在说明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B正确;材料强调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A表述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排除D。7.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二战后建立的经济组织。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正式诞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B. 美国在这些组织中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C

8、. 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D. 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属于论坛性的经济组织,成员国的地位不分高低,不存在谁发挥主导作用,排除B。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不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故D项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内容,紧扣设问要求“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8.下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

9、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表明新政A. 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B. 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C. 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D. 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答案】C【解析】漫画中以“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和AAA农业调整法案”代指农民,而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实际是指新政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故选C;A“完善了”B“解决了”表述太绝对,排除;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两项水利工程都A. 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

10、机B. 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 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D. 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答案】D【解析】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斯大林时期修建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所以二者都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D项正确。AC两项只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目的,故AC两项排除。优先发展重工业只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故B项排除。10.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

11、求C.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答案】B【解析】【详解】“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C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

12、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11.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 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国家垄

13、断资本主义C. 大国霸权主义D. 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A【解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保持固定比例,但随着美元的大量发行,黄金储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美元贬值加剧,从而这一体系最终瓦解。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项。12.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日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 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C. 联邦政府权力扩大D. 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联邦政府在国计民

14、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且益加深”、“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可知联邦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再结合“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表明联邦政府的权力比之前大的多,C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联邦政府对国家的影响日益加大,官僚机构虽有所增多,但不是材料的主旨,A错误。美国三权分立机制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政府的权力,D错误。13.英国于1961年、1967年两次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均遭法国否决。1973年英国终于加入欧共体。2011年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的协议。2016年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

15、家。材料表明A. 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B. 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C. 欧洲民族矛盾激化D. 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既有英国要求加入欧共体,也有英国最终退出欧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既有发展较好时期,也有发展受阻的时候,体现出欧洲一体化曲折发展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不仅有英国退出欧盟,还有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英国社会盛行孤立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英国不同时期与欧盟的关系,不能反映出欧洲民族矛盾激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加入欧共体和退出欧盟的过程,没有涉及英国经济衰退局势加重,故D项错误。14.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 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措施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