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395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生产建设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卷 选择题(40*1.5=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2.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

2、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C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3“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汉朝郡国并行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4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

3、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形式僵化限制严格B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不再重视儒家经典D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5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A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 B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C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 D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6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

4、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7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A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B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C下令联邦军队护送

5、黑人学生入学 D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8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

6、国民族认识的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10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B照搬了西方模式 C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D巩固了清朝统治111919 年 5 月 26 日,某学者撰文称:“英法意日各国使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密约,硬把中国

7、的青岛送给日本人交换他们的利益,另外还有种种不讲公理的举动,不但我们心中不平,就是威尔逊总统也未免有些纳闷。但是经了这番教训,我们应该觉悟公理不是能够自己发挥,是要强力拥护的。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见”。该文旨在A告诫国人要看清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 B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C引导国人将民族诉求与民主政治联系起来 D说明外交领域只有强权,并无公理可言12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

8、(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13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A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C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142017年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一项旨在推翻美

9、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内的14个国家投赞成票,但是由于美国投票反对,草案未获通过。中国代表表示,安理会及国际社会应保持团结,维护中东地区和平。这说明A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欧盟成员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世界更多政治力量致力于推进多极化进程 D冷战结束后区域性、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15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建

10、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16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 “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 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17某学者在研究清初经济时写道:在松江府属诸州县,“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浙江种植桑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厂二东种植甘蔗十

11、分普遍,“连冈接阜,一望丛若芦苇”。福建“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其意在说明当时部分地区A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B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C粮食产量受到影响D农业受到资本主义市场影响18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19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

12、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20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21(近代)中国在旧工业(乡村手工业)中失了位置的人,虽然跑到都市中去,但是都市中的新兴工业还在幼稚时期,不能收纳乡村中投往都市的人口,因此造成中国今日乡村与都市的普遍失业现象。材料揭示的实质问题是,近代中国A城乡人口的流动B新兴工业规模小C经济结构的变动D城市化进程停滞22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一(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23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