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3935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疆预科班)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由此可见周朝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 C. 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

2、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3.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下列能够继承周康王王位的人首先是A周康王正妻所生之贤者 B周康王最宠爱妃子所生之子C周康王正妻所生之长子 D周康王其他妻室所生之长子4.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

3、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6.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7. 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4、”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 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该制度发源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10. 右图反映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11.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

5、“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名称寓意来看,“行省”应是A.地方自治机构 B.皇帝秘书机构 C.中央派出机构 D.朝廷监察机构12. 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13.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有着“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

6、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C等同于以往的宰相 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14.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15. “长江的险要重地和满洲防军驻地镇江也被攻占。运河因此被封锁,帝国被切成两半,曾经做过明朝的都城和统治象征的南京也暴露于英军的面前。”材料描述的这场战争A使清廷成为

7、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刺激了列强掀起反分中国的狂潮C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D给俄国侵占我国领土提供可乘之机16. 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但是,马戛尔尼在其日记里写道:“吾等曲一膝以为礼,华官则行其本国礼节”。随行的副使斯当东记录是“单膝下跪,简单致辞”。这反映出A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确切定论B历史解释应摒弃当事人记录C历史评价必须尊重客观事实D历史记述会受主观因素影响17.“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夷狄)夏(华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它”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

8、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 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次战争(身穿和服的军人挥刀砍杀国人)。此次战争导致A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19. 右图为近代黄海海战形势图。此战的直接影响是A日本控制了该海域制海权 B中国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C日本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兵 D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20. 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写于哪件事发生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二十一条”签定21. 杨村战役之后

9、,因为遭到聂士成军队的顽强抵抗,有西方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这场战争”A进一步被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2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23. 下面是某

10、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日 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政 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民 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24. 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国共两党再度走向合作主要是由A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C

11、两党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D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决定的25. 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A淞护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6“这次会战持续了两个月,在当时的抗战初期战场上是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死伤人数最多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其间的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本所谓的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描述的“这次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7. 右图是我国当代画家张仃20世纪30年代发表于扶轮日报的一幅漫画

12、,该漫画A. 灌输了东亚共荣的思想B. 批判了封建伦理的禁锢C. 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罪行D. 讽刺了民众的愚昧无知28. 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八路军在该战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该战 A是国共初次合作抗战的结果 B是八路军主动进攻的大规模战役C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是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的标志29“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

13、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中流砥柱 B人民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国民党的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30. 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特权之条约。国民政府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A国民政府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威望 B美英两国重视发展与中国友好关系C国民政府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