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3897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强化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语言隔阂C实现了文字统一D促进了文化认同2.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3.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

2、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 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4.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5.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

3、,“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与6.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 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7.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8.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

4、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免。上述做法()A扩大了王国辖区加强中央集权 B为汉武帝推恩令提供了借鉴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形成郡国并行的地方体制9.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 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 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10.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

5、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11.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12.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到:“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这反映了()A内侍干政,体制混乱 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重用内侍,君权加强 D削

6、弱地方,集权中央13.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 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14.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D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15.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

7、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16.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 典籍记载内容旧唐书玄宗纪 (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 全唐文卷入十一 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 唐会要六十九 天宝九载(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 唐会要八十六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D对商业贸易活动

8、的管理更加规范17.旧唐书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A正史记述更具权威 B房玄龄的进土身份不可信C史料考证的复杂性 D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18.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削弱了君主集权 B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C加剧了冗官现象 D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19.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

9、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20.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D租佃经济发展21.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22.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

10、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23.唐未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B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C南方学风更加激进和开明 D理学由北向南逐渐传播24.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俸禄以货币为主,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禄粟、职田等实物和

11、土地报酬,以及“农粮钱”、“餐钱”、“晶给券”、“彭茶汤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A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C促使重文轻武局面出现 D易于滋生腐败堕落现象25.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26.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

12、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27.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28.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29应朝鲜国王请

13、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30.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良()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儒家传统思想C利于儒学“思辩化”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31.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A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32.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