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387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指哪项制度A. 封建制度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封建”指的是分封制,材料指出了分封制的含义及作用,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是指社会形态,周代是奴隶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排除其它三项。2.2.“一拜天地,

2、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礼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敬天法祖”这一关键词,结合所学,与祖宗血缘相关联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宗法制,A项正确。分封制、世袭制、礼乐制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3.3.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刺史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属

3、于汉承秦制,故A正确,排除。三公九卿制度,秦朝设立,汉代沿袭,故B正确,排除。郡县制度,秦朝设立,汉代有郡国并行制,故C正确,排除。秦朝没有刺史制度,汉代开始设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4.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2)太尉,最

4、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4)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古代官职5.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遣,D项符合题意; 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的产生方式;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方式; 地方推荐是察举制。由此分析

5、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6.6.水浒传中枢密使童贯的职能是掌管A. 民政B. 军政C. 行政D. 财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发生的事情。宋朝设立枢密使,掌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事权,故B项正确。分管民政的是中书省。分管行政的是宰相及“参知政事”。分管财政的是三司使。因此排除ACD三项。7.7.阿倍仲麻吕是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负责接待遣唐使的部门应是A. 礼部B. 户部C. 工部D. 刑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6、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礼部主管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A正确;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排除B;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排除C;刑部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排除D。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8.8.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A. 唐朝B. 西汉C. 元朝D. 秦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推行的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故C项正确。9.9.“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7、投笔从戎戍边B. 等待朝廷察举C. 投作官吏幕僚D. 参加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是指入朝为官。隋唐以后入朝为官的主要途径是科举制,故D项正确。A项与登天子之堂没有直接关系。B项的察举制主要是汉代及魏晋时期推行。投作官吏幕僚并不是主要途径。故排除ABC三项。10.10.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

8、机处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与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两个机构离皇帝褣的远近变化,说明了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是表面上的理解,不符合题意;B项不是本质上的,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C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11.11.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 因地制宜,各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C. “改土归流”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D.

9、设置理藩院,加强西南地区管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B项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C改土归流中国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D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西南地区管辖。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清朝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措施12.12.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A. 割让香港岛

10、B. 领事裁判权C. 巡查贸易权D. 关税协商【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诉讼推给外人处置”说明中国丧失司法主权。A项割让香港岛中国丧失领土主权,故A项错误;B项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C项巡查贸易权使中国中国丧失了对自己领海的控制,故C项错误;D项关税协商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故D项错误。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3.13.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A.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人的日

11、子就更难过了C. 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 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去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解答。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无论从赔款数额还是从危害上,都大大超过了南京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B、C项符合史实;D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故选D .考点:马关条约点评: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约内容可以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埠”的口诀加深记忆。14.14

12、.“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三元里抗英斗争B. 义和团运动C. 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炮打交民巷”“ 炮打西什库”可知这是事件是指义和团运动攻打东郊民巷、西什库教堂,故B项正确。其它几项中的运动与东郊民巷、西什库教堂无关,故排除。15.15.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 反割台斗争B. 黄海海战C. 左宗棠收复新疆D. 甲午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令倭得”可以判断该盟约反映的是中国人

13、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故A项正确。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之间的一场遭遇战,“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所体现的情境与此时的战况并不相符。故排除BD两项。左宗棠收复新疆与台湾无关,故排除D项。16.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 国民政府发表八一四自卫抗战宣言D. 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绩正式建立,D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14、决的意义是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绩的方针。国民政府发表八一四自卫抗战宣言是1937年8月。【点睛】回答本题要注意整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全国抗战开始。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正式建立。17.17.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A. 血战台儿庄B. 血色雄关:太原会

15、战纪实C. 百团大战始末D. 热血忠魂:抗日名将张自忠传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获得最大的胜利之一,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937年,八路军115师奉命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领导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故C项排除;张自忠是国民党将领,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太原会战18.18.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A. 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B. 苏联对中国的帮助C. 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D. 中国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本身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才赢得了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