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0296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察举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揭示的是西周权力继承与分配的矛盾问题。为避免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实行按宗法等级实行再分封制,宗法

2、制是分封制的理论基础,故B正确;A是地方制度;C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晚于题干中的时间西周时期”;D是皇位官位爵位等世代因袭的制度。故选B。2.2.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 宗法制B. 科举制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 郡县制【答案】A【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

3、力。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3.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4.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

4、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天”而“子民”、祭拜自己的祖先。都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这反映了秦汉以后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故C排除。材料没有强调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

5、儒术”影响5.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答案】A【解析】“罢侯置守”指的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材料中废除的,故B错误;井田制是分封制经济基础,故C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故D错误。6.6.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宰相也有此职能。故答案为B项。唐

6、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明代内阁没有这种权力,排除A项;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排除C项;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7.7.“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 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

7、归纳、概括和分析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不同时期对中书、尚书令权力的描述:“西汉为少府属官”“东汉亦属少府”到唐朝时“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可以看出,中书、尚书令的地位不断提高。故答案为C。根据“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可知,汉代少府不是“位尊权重”,不选A。B项只能部分地反映材料内容,不是材料主旨,不选B。材料没有涉及门下省,所以D项“三省制”表达与材料不符,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8. 宋代规定,御史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元世祖明确规定“凡有官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

8、其家。”明太祖甚至亲创了“剥皮实草”的酷刑惩治犯脏满六十两以上的官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惩治贪污腐败,调和社会矛盾B. 树立君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C. 加强政府监督,维护统治秩序D. 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表达了中国古代政府对官员无作为和贪污腐败的惩治,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维护统治秩序。本题选C。A项对材料的概括不全面。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不是主要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对官员的监督主要目的9.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A. 实行行省制度B. 实行册封制度C. 实行三省六部制D. 设置理藩院

9、【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辽阔地域的有效管辖,元朝实行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今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B、D是清朝管理西藏的制度;C是隋唐时期中央的政治制度。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行省制【名师点睛】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0.10.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10、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宰相也有此职能。故答案为B项。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明代内阁没有这种权力,排除A项;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排除C项;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11.11.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

11、、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科举制冲击到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故A错误;科举制主要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故B错误;唐代科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说明科举制选官注重才学,故C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录取,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故D错误。 C选官重视思想品德12.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 秦御史大夫 B. 西汉刺史C. 宋同平章事 D.

12、 明布政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监察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西汉刺史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符合题意的是B项,御史大夫是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排除A项;C项职务相当于宰相,不是监察;D项是掌管地方财政大权的官员,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在南京条约附约中所享有的片面最惠国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A. 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B.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矛盾C. 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

13、极端落后D. 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实力大增,为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侵略扩张,把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故选A。BC虽有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D则与此无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4. 观察下面两幅图,左图是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右图是南京某纪念馆中的一个炮弹花瓶,瓶身上写着“天壤无穷 昭和戊辰(注:1928年)之冬 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书”。这两幅图表明了( )A. 二人都有和平无战争的美好愿望B. 两幅炮弹花瓶的寓意正好相反C. 日本陆军大

14、臣在中国生活很简朴D. 丰子恺漫画炮弹作花瓶美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左图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爱好和平的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即和平建国,右图是日本的侵华,两幅图代表的寓意正好相反。15.15.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A. 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B. 推行全面抗战路线C. 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D. 成为抗战中流砥柱【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可知,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故A项正确;国

15、民党抗战时期的抗战路线是片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所作的贡献,没有体现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也不能说明国民党军队是抗战中流砥柱,故C、D两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所做的贡献,抓住关键信息“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分析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16.16.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周之英勇抵抗”“此乃前所未闻者”等信息分析出,此战役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抵抗时间长达10周可知是淞沪会战。17.17.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