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879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90分,45题,每题2分)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 B. 世袭制C. 分封制 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

2、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2.下面是某学校高一年级同学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认识,请你对此判断正误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包括镐京、洛邑在内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乙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够成为大宗。A. 正确错误B. 正确错误C. 正确错误D. 正确错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

3、知识可知,分封制是把京城镐京、洛邑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项错误。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逐渐瓦解,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宗嗣的继承者必须是嫡夫人所生的长子,旨在防止贵族内部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能继位为大宗,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BC,所以选D。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有齐郡、琅琊郡等。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 监督监察百官C

4、. 负责地方行政D. 拥有世袭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设郡和县,郡守和县令(县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地方行政。他们都由皇帝任命,并非世袭,故C项正确,D项错误;郡守没有自己的封地,故A项排除;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是中央官制,故B项排除。4.“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 中朝制度B. 郡国并行制度C. 刺史制度D. 推恩令【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结合秦汉政治制度相关所学可知,周

5、朝松散的政治联盟指的是分封制,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指的是郡县制,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分封制地方独立性和权力较大,郡县制地方权力和独立性较小,汉朝“中间路线”是指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因此B选项正确。“中朝制度”涉及的是削弱相权,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刺史制度”是汉代的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推恩令”是汉代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措施,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刺史D. 监察御史【答案】B

6、【解析】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监察的对象是官员,体现的是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并且还是最早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例如,通判是对州府的长官是有监察的责任,但不是最早的。6.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 尚书省B. 中书省C. 兵部D. 门下省【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根据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

7、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可知,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7.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 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科举制选官制度。据此判断选

8、项:A项是世官制,排除;B是西汉时期采取的察举制,排除;C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揭示的就是科举制,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迁8.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 派文臣做知州B. 设“三衙”,收精兵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 实行二府三司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宋太祖“选儒臣”、“分治大藩”结合宋代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可知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设“三衙”将统兵

9、权和调兵权分离,与材料信息无关;C选项错误,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是中央削弱地方财权的措施,与材料信息无关;D选项错误,实行二府三司制是中央加强皇权专制,分散相权的措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开始建立,中央官僚机构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调整,因而出现中央机构官吏品级上的调整,明朝废丞相,皇权与相权合并,六部地位提升,出现了六部长官品级的

10、提升,故B项符合;A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中指同样的六部最高长官由三品变为二品,说明是品级的调整,不是晋升容易问题,故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到科举内容,故排除C;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材料中品级变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故排除D。10.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 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汉朝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代二府三司制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因此根

11、据题意,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只有D项;ABC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11.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A. 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B. 政治家的涌现:梭伦一一克里斯提尼C. 罗马法的发展:公民法一一万民法D. 罗马法的作用:维系统治影响后世【答案】B【解析】梭伦克里斯提尼是雅典的而非罗马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成文法的诞生的确就是十二铜表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的发展就是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的作用体现在一是维系统治,二是影响后世

12、,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2.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 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 “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D.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

13、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局限性,没有体现出雅典的阶级矛盾,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并未形同虚设,只是运作方式有弊端;材料强调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局限性,并未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前不久,英国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B. 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C. 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D. 英王在国家决策中

14、的地位重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材料“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可以得出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因此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因此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可知英国的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因此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相关所学可知,英王是英国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所以在国家决策中地位并不重要,因此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14.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哈里森克里夫兰胡

15、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A. 中央集权B. 责任内阁制C. 分权制衡D. 联邦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分权制衡,掌握行政大权的美国总统也要受制度的制约,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故C项正确;AD项说的是加强中央的权力,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英国政治的特点,材料也无法体现。点睛:“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说明国会有权弹劾总统,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和独裁。15.如图是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A. 共和制B. 君主立宪C. 三权分立D. 总统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可知,美国的国家权力分配方式是三权分立原则,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不是国家权力分配方式;B选项错误,美国不是君主立宪国家;D选项错误,总统制是美国的政体,不是国家权力分配方式。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6.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